台湾国际战略学会执行长罗庆生今日撰文作出三大判断:一、中国升级贸易战,关键不是稀土,而是港口费,这是中国真正要重击美国的地方;二、中国出手比美国更重,日本、韩国短期内在造船业上帮不了美国;三、贸易战风向转变,昔日被动挨打的中国学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不仅已有能力出重拳反击,手上的牌也比美国多,整体优势在中国这一边。 这话不是没道理。这些年全球贸易里,中国港口的分量早不是十几年前能比的。上海港、宁波舟山港这些地方,每年的集装箱吞吐量常年霸榜全球前列。美国要想把自家商品卖到亚洲,或者从亚洲进口原材料,很多时候绕不开中国的港口。 中国要是在港口费上做调整,美国企业的物流成本就得跟着往上涨。比如美国出口的汽车零部件,原本从底特律运到广州,走海运得靠中国港口中转,港口费一旦调整,每一批货物的成本可能就得增加几千美元。 这些成本最后要么转嫁给美国消费者,要么让美国企业的利润变薄。罗庆生觉得,比起稀土这种单一资源,港口费影响的是美国整个外贸产业链,打击面更广,也更难应对。 罗庆生还提到,中国这轮出手的力度比美国大,而且日本、韩国在造船业上短期内根本帮不了美国。这背后的逻辑也很清晰。美国这些年本土造船业早就不如以前,不管是商船还是特种运输船,产能都跟不上需求。 之前美国想扩大船队规模,减少对中国港口的依赖,结果找日本和韩国帮忙。可日本造船企业现在手里堆了一堆订单,光是为欧洲造的液化天然气运输船就排到了2028年,根本没多余产能接美国的单子。 韩国情况也差不多,现代重工、三星重工这些巨头,主要精力都放在高端船舶制造上,美国需要的常规货轮利润低,他们兴趣不大。而且就算韩国愿意接,从设计到交付至少得两年时间,短期内根本解不了美国的燃眉之急。 这就导致美国想绕开中国港口的计划,从一开始就卡在了造船这个环节上。没有足够的船只,就算找到了替代港口,货物也运不出去、拉不回来,只能眼睁睁看着物流成本继续增加。 更关键的是,罗庆生认为现在贸易战的风向已经变了。以前提到中美贸易摩擦,总觉得中国是被动应对的一方,可现在不一样了,中国学会了用美国的方式反击,手上的牌还比美国多,整体优势已经站到了中国这边。 早几年美国动不动就对中国商品加关税,中国当时更多是针对性反制,可现在中国手里的工具多了不少。除了港口费,还有跨境支付、能源合作这些领域的筹码。比如中国和沙特、阿联酋这些产油国用人民币结算石油,就间接影响了美元的地位。 美国之前想联合盟友孤立中国,结果发现很多国家根本不愿意选边站。欧洲的德国、法国,还得靠中国市场卖汽车、奢侈品;东南亚国家更是和中国有深度的供应链绑定,谁都不想因为跟着美国走而丢了自己的利益。 反观美国,现在内部问题一堆。本土制造业回流喊了好几年,可实际产能没涨多少,反而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短缺,不少企业又把工厂迁回了亚洲。而且美国的农业、科技行业,都离不开中国市场,真要彻底脱钩,受损的只会是美国自己。 就拿美国的半导体行业来说,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芯片消费市场,美国企业要是失去这个市场,每年损失的营收就得几十亿美元。之前美国搞芯片出口限制,结果高通、英特尔这些企业的股价都跟着下跌,最后只能偷偷申请豁免,想继续给中国供货。 罗庆生觉得,这些变化都说明,中国现在应对贸易战的能力已经今非昔比。不再是被动挨打,而是能主动出击,而且每次出手都能打到美国的痛处。美国想再像以前那样用贸易手段压制中国,已经越来越难了。 毕竟现在的全球经济早就不是美国一家说了算,中国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里的位置越来越重要。不管是港口、造船,还是其他领域,中国都有了自己的优势。美国要是还抱着老思路,只会让自己在贸易战里越陷越深,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的企业和消费者。 罗庆生的这些判断,其实也是当下中美贸易博弈的真实写照。风向变了,优势也在转移,美国要是不认清现实,继续硬撑,最后可能连挽回的机会都没有。
民众党主席黄国昌给郑丽文发出致电祝贺!10月18日,郑丽文胜选之后,民众党党主席
【9评论】【19点赞】
小学生
逻辑不对
行者 回复 10-19 17:31
可否说出来怎么不对?
用户88xxx11
世界秩序在斗争中重新塑造。
天高云淡
不要整天抄小道消息,中国早就表明经济战没有赢家,整天就为美国想问题,对中国影响也是注脚,能让中国人民团结一心,战胜困难,赢得大变局的彻底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