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与腰部危机

新浪财经 2025-10-18 23:52:15

昨天一边是施一公不准以讹传讹,一边是清华高研院不知道在搞什么行为艺术。真没想到,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物理学家的生死,竟然也能薛定谔的猫。

老杨这第一流的物理学家,临走还给了西湖大学二流生物教授的可信度一记重击。不过这也不算什么新鲜事,咱们的专家们满口跑火车,也不是第一次了。

杨振宁的地位和水平,那是毋庸置疑的。1927年那张人类最高智慧合影,爱因斯坦坐C位,1999年总也不能实现大一统理论的人类物理学家们再次合影,这次C位的就是老杨。

但是对老杨的地位也别神话。知乎上有个评价是这样的:

近代大物理学家分级:

1.他的工作够得上诺贝尔奖

2.他的工作中比较次要的获得了诺贝尔奖

3.他的工作太过重要以至于诺贝尔委员会不敢给他发奖或者发错了奖

4.他的工作如此伟大以至于给他发奖是诺贝尔委员会的光荣

老爱是第四级,随便一点次要工作(光电效应),就拿了诺奖,最重要的工作,狭义和广义相对论,诺奖反而不敢发奖给他;而诺奖委员会又庆幸自己给老爱颁了奖,否则自己这个奖真的失了含金量……

而老杨的地位,大概在第2和第3之间。

当然,笔者可能有点私心,毕竟当年另一位跟杨同样光芒万丈的华人科学家,选择放弃了一切,以另一种方式名留青史。说句不该说的话,少了杨,李政道可能也能提出宇称不守恒,米尔斯可能也能搞定杨米规范场论。但少了邓稼先,一个复兴中的民族,可能会错失用终极武器武装自己的战略时间窗口,连锁反应之下,改变21世纪人类历史的中国经济奇迹可能也不会发生。(参考1990年印度核试验被制裁导致经济改革延迟整整20年)

更有趣的是,这次竟然又跟蔡澜驾鹤时候一样,最该被拳的,反而不挨拳了。

2017年前后,根据媒体报道,翁帆拿到一套别墅,但这别墅是清华给杨振宁养老用的,只有使用权,没有产权。这国有资产不能私相授受,杨老走了这房子要不要收回?杨老还说,我走后翁帆还有几十年,希望他再嫁,找个人照顾她。……可翁帆都快五十了,老先生指的这个出路是不是有点……

当然,杨老作为顶流的学者,这些问题可能都不重要。虽然老先生90岁才重新换回中国国籍,毕竟千金马骨,带动和吸引了一票海外专家回国。

应该说,咱们国家对顶流学者那是绝对热诚欢迎的,以至于《自然》杂志都出了一个综述,75%的美国科学家考虑离开美国,而出奔的最热门目的地,就是中国大陆。

实际上,现阶段咱们很多快速追赶的领域,都有海外回流的科学家,特别是华人科学家的功劳。

在如今AI和算力争霸的核心领域,华人更是占据绝对的优势,不说三大芯片厂英伟达、AMD和英特尔全都在华人CEO的带领之下,OpenAI、脸书和谷歌的核心AI研发团队也都是华人骨干。以至于某些AI从业者会说因为自己不会讲中文,看不了最新的讨论,担心技术跟不上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对顶流科学家的追逐,再怎么强调也不过分。一亿刀一年的价码可能也不为过。

可只有顶流人才,事情就能解决嘛?咱们是英雄史观浸润的国家,讲个评书都是军师奇谋加关张之勇,就能百战百胜,跟普通小兵没啥关系。近代好歹有个人民史观,结果一票既得利益者,又因为自己的小九九,坚决不想认。说来说去,核心都是:我挣了点钱,所以我不信人民史观,信了,我的能力就不值钱了。

结果就是,在对顶流的无限追捧当中,腰部人才,牛马不如。

一边是杨老极尽哀荣,另一边则是两周之前,因为没有符合学校的绩效考核,副教授转岗当保安。在之前因为非升即走,走上绝路的案例也不少。

前几年还有热心博士把“学术缅北”列了清单,告诫师弟师妹避雷,现在这个清单也列不了了。无他,卷的太狠,没有高校不缅北了。

高校和研究所如此,企业也是一样。明星专家,高薪高职,名利全收。基层工程师和技术人员卷生卷死,卷出产品之后,“人浮于事”又是第一波优化的目标。

甚至连腰部的演员都混不下去了。影视寒冬来临,电视剧数量由2014年的429部大幅下滑至2024年的115部,顶流演员的影响小,只是剧本没有挑挑拣拣的余裕。很多腰部的就很难做,上也上不去因为不扛剧和平台不认也没在平台的主演库里,下又不甘愿演几番之外的笑角色,所以就很容易卡住很久没有戏拍,久而久之就淡出了圈。

问题是,离了腰部的牛马,顶流们真的能搞得定吗?

影视业,顶流有的是流量,不一定真有演技,很多剧靠的是腰部的老戏骨撑场面。他们散落下去,真靠那些顶流弟弟和小花们,这剧怕是更难看,反过来又要让影视寒冬来的更加猛烈。

而中国制造之所以能横扫全球,靠的是几个天才的技术突破,还是广大科研和技术人员的夜以继日?过分强调企业主的英明决策,强调少数天才的技术突破,中国制造的领先真的不会动摇?

裁员裁到大动脉,搞出“降本增笑”的事情,已经在各大互联网大厂上演。

以前蛋糕越来越大的过程中,腰部总还能接住头部漏下来的一点残羹冷炙。现在蛋糕快要定型了,头部顶流们尚且吃不饱,漏下来的越来越少。这个时候不制度性的保护腰部人才,等到真的遍地副教授当保安,高工跑外卖,自毁长城之后,恢复起来可就不容易了。

日本人近二十年诺奖拿了十多个,顶流大爆发。但真正会社里燃烧自己的牛马缺青黄不接,结果一边是名满全球的诺奖丰收,一边是日本世博会,各种先进技术全是中国的。

当年日本制造也曾横扫全球,现如今如此凋零。腰部人才的问题不能解决,我们必将走上日本人的老路。到时候多少个老杨顶流,都无法挽救。

0 阅读:191

评论列表

雲卷云舒

雲卷云舒

1
2025-10-19 21:15

思维混乱,哪个疯人院出来的?

用户10xxx71

用户10xxx71

1
2025-10-19 07:07

这文章恶意满满啊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