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芝加哥,杨振宁还只是个年轻的中国学者。那时候的他,刚拿到芝加哥

然哲陈 2025-10-18 18:11:47

在上世纪四十年代的芝加哥,杨振宁还只是个年轻的中国学者。那时候的他,刚拿到芝加哥大学的奖学金,租着简陋的小宿舍,白天在实验室帮费米做研究,晚上在挑灯攻读博士。冬天的芝加哥冷得要命,路面结冰,在那样的日子里,他做了一件意外的事——和同学一起合资买了一辆车。

那是一辆浅绿色的二手四门的雪佛兰Styleline,战时的底子,早已过了巅峰期,启动时要踹几脚油门,还常在半路抛锚。

杨振宁请朋友马歇尔·罗森布鲁斯(Marshall Rosenbluth)教他开车。罗森布鲁斯是杨振宁在芝加哥大学的同事,一个比他略年长的天才理论物理学家,后来也参与了美国的核聚变研究。

学会之后,杨振宁又教李政道和同学凌宁学车。于是,这三位年轻的中国留学生,合力凑钱买下了那辆旧雪佛兰,打算趁暑假一起出游。他们从芝加哥出发,沿着66号公路一路向西,经过大草原、落基山、黄石公园,直到太平洋沿岸。

我无法想象,这一路上,三位年轻的中国学者会聊些什么?是物理定律?还是最近所做的研究?或者会聊到中国的未来?只是那个时候大家的命运还都看不清。但过了几年,杨振宁和李政道一起出现在1957年的诺贝尔奖名单上,凌宁也成为了分子生物学家。

今天,当我们再次提起杨振宁先生时,我们会想起那场改变物理学进程的“宇称不守恒”发现;而在历史的光影之外,那个在冰雪城市里推着旧雪佛兰、执拗前行的年轻人,一样坚定,一样向前。那,也是杨振宁。

愿先生安息,在记忆的远方,驶向他所相信的世界。

杨振宁逝世

0 阅读:4
然哲陈

然哲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