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因“限制员工喝水时间”引发热议:公司先是规定每天仅允许上下午各5分钟饮水,总计10分钟;后调整为上下午各两个时段,共20分钟,非规定时间喝水会被领导批评,且员工不能自带水。律师明确表示,该规定侵犯了劳动者的休息权和健康权,可能被认定为无效。此事不仅暴露了部分企业“过度管理”的问题,更揭开了劳动者“基本权益保障”的痛点,引发大众对“职场人性化”和“合规管理”的激烈讨论。 一、喝水还要“掐点”?这家公司的规定把员工逼疯了 最近,网友林女士发的帖子直接炸了职场人的朋友圈!她所在的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竟然给员工的“喝水时间”定了规矩,而且规矩还越来越严,让大家苦不堪言。 林女士说,公司目前还在初级阶段,基础设施不太完善,茶水间就是临时隔出来的小空间。因为大家都在车间工作,没有固定工位,水杯只能统一放在茶水间的架子上,更坑的是,车间是新能源电池生产车间,有安全要求,员工还不能自己带水进车间——想喝水,只能去茶水间。 10月3号,公司突然贴出通知:“茶水间固定饮水时间,上午10:00-10:05,下午3:00-3:05,其他时间封闭!”算下来,一天总共就10分钟能喝水,还特意用胶带在茶水间拉了“封闭线”,搞得跟“禁区”似的。 员工们当场就懵了:“这哪够喝啊?上班八九个小时,就给10分钟喝水时间,渴了怎么办?”可能是反对声太大,10月4号公司又改了通知,把时间调整为“上午9:30-9:35、10:30-10:35;下午14:30-14:35、16:00-16:05”,虽然时间翻倍到20分钟,但还是得“掐点喝水”。 更让人气愤的是,这规定不是“建议”,而是“强制”!林女士说,现在员工基本不敢在规定时间外去喝水,一旦被发现,就会被领导批评。有同事实在渴得不行,偷偷去茶水间,结果被逮到,还被当众说“不懂规矩”,搞得大家又委屈又无奈:“我们又不是机器,连喝水的自由都没有了吗?” 二、法律拆解:公司这规定,根本不合法! 这事曝光后,不少人觉得“公司太离谱”,也有人疑惑:“公司为了高效工作,限制喝水时间算违规吗?”律师一句话点明:不仅违规,还侵犯了劳动者的合法权利! 1. 限制喝水时间,就是侵犯“休息权”和“健康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享有休息休假的权利、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 而喝水,看似是小事,却是劳动者在工作中“保障身体健康、维持正常工作状态”的基本需求——人长时间不喝水,会口干舌燥、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影响身体健康,这本身就违背了“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要求。 律师直接指出:公司把喝水时间严格限制在每天20分钟,还通过“封闭茶水间”“批评违规员工”的方式强制执行,本质上是对劳动者的“不合理约束”。工作时间内合理安排饮水,是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公司无权剥夺,这样的制度很可能因为“侵害劳动者基本权利”而被认定为无效! 2. “不能自带水”+“限制饮水时间”,双重侵犯权益 更不合理的是,公司以“安全生产”为由,不让员工自带水,同时又限制茶水间使用时间——这就把员工逼到了“要么渴着,要么违规”的绝境。 虽然新能源电池车间对安全生产有要求,但“禁止自带水”不能成为“限制饮水时间”的借口。按照法律规定,用人单位有义务为劳动者提供符合安全卫生标准的工作条件和必要的生活设施,比如合理设置饮水点、保障员工随时能喝到水,而不是用“安全”当挡箭牌,变相剥夺员工的基本需求。 3. 员工该怎么维权?这3条路可以走!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员工完全不用忍气吞声,法律给了明确的维权途径: - 向劳动行政部门投诉举报:直接拨打当地劳动监察部门的电话,或者去现场投诉,让劳动部门调查处理,责令公司改正错误规定; - 申请劳动仲裁:如果公司因为“违规喝水”处罚员工(比如扣工资、记过),员工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撤销处罚,赔偿损失; - 提起诉讼:如果对仲裁结果不满意,还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简单说就是:公司的规定不合法,员工不用怕,该维权就维权! 你觉得这家公司的“饮水规定”合理吗?如果遇到公司限制你的“喝水自由”,你会选择忍气吞声,还是勇敢维权?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潍柴烟台新能源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因“限制员工喝水时间”引发热议:公司先是规定每天仅
笔尖下说法
2025-10-18 17:04:12
0
阅读: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