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艘美国船只已被罚款,特朗普会纠正错误做法吗?中国对美国船只征收入港费用措施生效后,首个结果已经出来了。 17日港媒《南华早报》援引消息人士的说法称,在宁波停靠的美国美森航运公司旗下的“曼努凯”号货轮,成为了第一艘向中国缴纳入港费用的美国船舶,被收取了446万元人民币。 报道称,现在美国航运公司要么选择调整航线,在韩国釜山靠港后转运货物,要么澄清自己的股权结构,或者调整董事会组成,以试图表明自己未达到被征收入港费用的门槛。 先把事情的来龙去脉理一理。今年年中,美国方面一边嘴上说着要对话合作,一边却在港口和航运领域对中国企业频频出手。 从限制中资港口投资,到挑动所谓的“国家安全”话题,再到对中资航运企业的刁难,基本上是能用的手段都用了。 面对这种不对等的做法,中国并没有一味退让,而是通过自身的机制推出了一项新的政策:对特定条件下的美国船只征收入港费用。 这不是单方面的行政命令,而是依据中国现行法律制度和国际贸易规则作出的调整。换句话说,这不是“罚款”,而是对等的管理措施,目的是让规则变得公平点。 那么为什么是“曼努凯”号第一个被收这笔钱?这就要说到政策的适用标准了。根据港媒和相关权威消息的披露,那些未能有效披露股权结构或者董事会成员构成的美国航运公司。 或是被认定为受制于特定利益集团的企业,就在这项政策的适用范围内。简单说,就是你要么把公司结构透明化,要么就得按规矩交钱。 美森航运作为美国对中国航线的重要承运商,自然是重点关注对象。而这艘“曼努凯”号,恰好又赶上新政策施行之后的首批靠港船只,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也就不奇怪了。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美森航运这家公司在中美贸易中的特殊地位。它长期以来在中国多个港口运营,享受了不少便利条件,但在美国国内却是另一副嘴脸。 它在美国本土航线拥有保护性垄断地位,背后牵涉的利益群体不少。而这次中方的措施,无疑是一次“照镜子”的机会,让这些公司意识到,不能总是只拿好处不付代价。 但问题是,现在全球供应链已经不像四五年前那样单一。疫情之后,多元化布局成为国际航运公司的共识。 中国在全球航运中的地位依旧稳固,基础设施、港口效率和服务能力依然是全球领先。这意味着,即便特朗普回归,他也无法完全绕开中国市场。 更关键的是,美国航运企业自身也要计算成本和收益,如果政策对他们不利,他们自然会用脚投票。 比如,有的公司已经在考虑通过韩国釜山中转,避开直接靠中国港口,但这种方式不仅成本高,而且效率低,时间一久,很可能得不偿失。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美国航运公司开始主动澄清自己的股权结构,甚至调整董事会成员。他们不是突然变得讲规矩了。 而是意识到,市场规则变了,不适应就得出局。这背后说白了还是一个现实问题:中国市场依然重要,得罪不起。 接下来的事情就更有看头了。其他美国航运公司会不会效仿“曼努凯”,乖乖缴费还是试图绕道?美方会不会在WTO或其他多边场合提出异议? 这些都是值得观察的方向。但可以肯定的是,中国的这一步已经走出来了,下一步就看各方怎么应对了。 参考资料:“中方反制见效:首艘美国船只被罚446万元,航运公司想方设法规避损失” 2025-10-17 22:02·观察者网
特朗普突然对我们喊话,特朗普声称,中国真的只尊重实力。10月17日,美国总统特朗
【147评论】【5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