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发现没有,中美关税战打到现在,什么台积电、英伟达、苹果、特斯拉、高通,还有顶着光环的EUV光刻机,全都绕不开一个点:只要中国稀土这一条断了,统统都得被“卡脖子”! 表面上这段时间大家天天讨论芯片封锁、技术封杀,张口闭口都觉得芯片是科技竞争的王道。可很少有人往深了想,真正的硬实力从来都藏在产业链最上游,掌握核心材料才是握住了命门。说到底,你就算能造出最精密的芯片设计,能搭建最复杂的科技终端,能研发最高端的工业装备,要是没有底层原材料撑底,所有技术都是空中楼阁,根本玩不转。 先说说稀土到底是啥分量。全球稀土储量里,中国占比不算最高,但实际产能却占了80%以上,更关键的是,中国掌握着从稀土开采、冶炼分离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技术。别觉得稀土只是“土”,它里面的镨、钕、铽、镝这些元素,是真真切切的“工业维生素”。英伟达的GPU显卡里,没有稀土永磁材料,就没法实现高效散热和信号传输;特斯拉的电动车电机,少了钕铁硼稀土永磁体,动力性能得打对折;苹果手机的摄像头防抖模块、无线充电线圈,背后都得靠稀土元素支撑。 再看芯片领域,台积电生产7纳米以下的高端芯片,离不开稀土制成的抛光材料,没有这种材料,晶圆表面的平整度根本达不到要求;EUV光刻机里的精密光学元件,需要用稀土氟化物来提升透光性和稳定性,少了这一步,光刻机连精准投射光刻胶都做不到。高通的5G芯片里,稀土元素能增强信号接收灵敏度,要是断了稀土供应,就算设计出再先进的芯片架构,实际使用中也会频繁出现信号卡顿。 之前美国也想过摆脱对中国稀土的依赖,2020年就牵头搞了个“稀土供应链联盟”,拉着澳大利亚、加拿大一起扩产。可实际情况呢?澳大利亚的稀土矿虽然储量不小,但矿石里杂质太多,冶炼分离技术跟不上,产出的稀土纯度根本达不到芯片和高端制造的要求;加拿大的稀土项目从2018年就开始规划,到现在还没建成一条完整的冶炼生产线,光开采出来的稀土原矿,最后还得运到中国来加工。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的稀土矿早就停了大半。上世纪80年代,美国芒廷帕斯稀土矿还是全球最大的稀土产地,可后来因为中国稀土产业崛起,加上环保成本太高,美国慢慢把稀土开采和加工环节都转移到了国外。现在美国想重启本土稀土产能,光是环评审批就得耗个三五年,就算建成了工厂,熟练的技术工人和完整的配套产业链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凑齐的。 欧盟也犯过类似的错,之前觉得稀土可以靠进口,没太重视产业链建设,2023年欧盟出台的“关键原材料法案”里,特意把稀土列为“战略关键材料”,计划到2030年实现25%的稀土需求由本土供应。可到现在,欧盟连一个能规模化生产的稀土冶炼厂都没有,从非洲进口的稀土原矿,还是得送到中国来进行深加工。 再说说中国稀土产业的优势,不只是产能大,更在于技术壁垒。稀土冶炼分离是出了名的难活,17种稀土元素性质相近,要把它们一一分开,需要复杂的化学工艺和精准的控制技术。中国企业花了几十年时间,才攻克了低成本、高纯度的稀土分离技术,现在能把稀土元素的纯度做到99.999%以上,这个水平在全球范围内都是独一份的。 而且中国在稀土深加工领域也越来越强。之前咱们主要出口稀土原矿和初级产品,这些年一直在往高端方向走,现在已经能生产稀土永磁材料、稀土发光材料、稀土催化材料等几十种高附加值产品。就拿新能源汽车用的钕铁硼永磁体来说,中国企业的产品性能已经超过了日本和德国的同行,全球市场份额占了70%以上。 有人可能会说,其他国家就不能研发替代材料吗?其实这些年不是没人试过,比如用其他金属替代稀土做永磁体,可要么是性能达不到要求,要么是成本翻了好几倍,根本没法大规模应用。就像特斯拉之前想在电机里用无稀土方案,折腾了两年多,最后还是乖乖换回了稀土永磁电机,因为无稀土电机不仅体积更大,能耗还比原来高了15%,根本不符合电动车的续航需求。 现在全球科技产业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已经深入到了骨子里。2024年的数据显示,全球半导体行业用的稀土材料里,92%来自中国;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稀土永磁体,85%由中国供应。就连韩国三星、LG这些企业,虽然嘴上说着要多元化供应链,可实际采购的稀土产品里,还是有超过90%来自中国。 美国之前也搞过稀土进口限制,想逼着企业减少对中国稀土的依赖,可结果呢?英伟达因为稀土供应紧张,2024年高端显卡的产能减少了15%,售价直接涨了30%;特斯拉的柏林工厂因为缺稀土永磁体,一度被迫减产,每辆车的生产成本增加了2000多美元。这些企业一边喊着要“去中国化”,一边又不得不偷偷增加从中国的稀土采购量,毕竟没人愿意跟钱和产能过不去。
美国同意英伟达的芯片只要回到国内建厂,就能卖给中国。一出政策,中国立马反击:只要
【1评论】【1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