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刚把碳化硅外延炉和DUV光刻机加进对华禁单,格力就转身把30台进口设备订单,换成了北方华创和中电科48所的国产货。21.8亿,交付还提前了四个月。 不少人觉得格力这步走得突然,其实背后的准备不是一天两天了,早在外部风声刚起来的时候,格力就在半导体和高端装备上边下了大力气。 他们跟电子科技大学联手搞研究中心,专门盯着碳化硅这一块,而格力智能装备公司自己研发出的高速双五轴龙门机床,已经卖到了广东鸿图。 武汉的智能装备工厂也是开工一年多,生产就上满了档,头年的计划都只能往上加,说到底,格力就是想把主动权掌握到自己手里,不想一直被人牵着鼻子走。 大环境其实很紧张,特别是最近半年,荷兰政府突然严控半导体关键设备的出口,把深紫外光刻机和碳化硅设备都列进去,这不是小动作,而是奔着中国的技术命脉去的。 前脚是出口管制,后脚又拿中资控股的安世半导体说事,冻结上百亿资产,中国的商务部当时立刻放出话来,坚决反对,要求荷兰政府遵守市场和贸易规则。 国际半导体领域的风暴来的这么猛,就是想逼得中国走不下去。 外部势力给我们下绊子,但格力没多等就拿出了行动,21.8亿的订单本来给的是国外的大厂,但看到局势变了,一下子换成国内的北方华创和48所,这两家在半导体装备圈子里很有名,能顶上去不是光靠喊口号。 让人没想到的是,设备不但完全过关,产品标准也没差,结果整个交期比之前快了四个月,这种效率,是中国制造协作能力撑出来的,过去说中国快,是说高铁盖楼,现在“快”已经进入到最底层的工业技术环节里。 可替代还只是第一步,更深一层是,国内企业不仅能顶上去,还在很多技术环节上做得更实在。比如格创·华芯的砷化镓晶圆厂,创纪录184天主体就封顶,现在这种建厂速度,连老牌大发达国家都得服气。 格力和上汽通用搞的动力电池智能装配线也上线,用上了最新的自动化方案,大家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干出来给所有人看。 外面卡脖子的不是一天两天,美西方这些做法其实是给中国企业添了把火,倒逼关键技术加紧突破,欧美市场要持续封锁,最后吃亏的不只是中国,他们自己也会慢慢失掉世界上最有发展潜力的市场。 中国半导体行业已经明白一个道理:光靠“拉清单封锁”治不了根,反而会造就更完备的自主体系,如今搞国产替代,靠的不是盲目堆钱,而是全产业链联手迭代,把市场和技术一起做起来。 从格力换设备的一刻起,国产供应链的自主和成长已经不可逆转,西方封锁越严,最高自主创新越快。
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毫不客气地表示:“关键技术都在我们手中,若我们决定切断大陆芯片
【25评论】【2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