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不怕报应吗!”16日报道,10岁男孩拿着姥姥黄金吊坠来便利店去卖,13克黄金只卖了4200元,姥姥得知生气的找上门来:“你把我黄金骗走了!”店员却很无辜:“我们问过孩子,之后才联系收黄金的过来!” 郑州一名10岁男孩拿着姥姥的黄金吊坠去卖,结果13克重的吊坠只换回4200元,按照当时950元左右一克的回收价,这些黄金本该值12000多元,相当于直接损失了8000块。 事情是这样发生的,男孩想买手机,但家里不给钱,他就想到了姥姥放在家里的金吊坠,他先去附近便利店问怎么卖黄金,店员说可以帮忙联系回收的人,还能拿点提成。 店员给男孩联系了一个回收商,问了句“你家人知道吗”,男孩说知道。店员没再多问就促成了交易,自己从中赚了几百块提成,男孩拿到4200元后,当天就去买了部2300元的手机。 姥姥发现金吊坠不见了,问孩子才知道被卖了。她马上去找便利店和回收商,要求退货或者补差价,便利店说他们只是介绍人,回收商说孩子当时说家人知道,自己也是按正常价格收的。 这个“正常价格”其实大有问题。当天黄金回收价在每克950元左右,13克应该给12000多元,回收商只给了4200元,连市场价的一半都不到,这种明显压价的情况,在黄金回收行业里并不少见。 从法律角度看,这笔交易本身就站不住脚,10岁的孩子属于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处理这么大金额的东西必须经过监护人同意,孩子自己说“家人知道”不算数,必须要家长本人确认才行。 回收商作为专业人士,看到一个小孩拿着价值上万的黄金来卖,本该提高警惕,至少应该要求孩子带家长过来,或者直接联系家长确认,但他什么都没做,收了东西就走人,这个责任逃不掉。 便利店虽然只是中间介绍,但也有问题,店员看到是个孩子来卖贵重物品,只问了一句“家人知道吗”就算尽责了?这种走过场式的询问,说白了就是为了拿提成,并不是真正在保护孩子。 类似的案例法院判过不少,有个13岁孩子偷拿家里金项链去卖,回收商给了2000块,实际价值6000多,家长起诉后,法院判回收商退货或者补足差价,理由就是孩子没有能力处理这么大的交易。 现在郑州这个案子,市场监管部门已经介入调查,便利店说正在联系回收商协商解决,但回收商的态度还不明确,这种流动性很强的回收商,有些干完一票就换地方,想找都找不到。 “这不明摆着欺负小孩吗?” 便利店和回收商联手坑10岁孩子,13克黄金市价1.2万,结果4200元就打发了?店员嘴上说“问过家长”,可孩子点头能算数吗? 这年头黄金啥价谁心里没数,压价到三分之一,简直是趁火打劫!回收商跑路更说明心里有鬼,建议姥姥直接报警,一查一个准。 “法律早就有规定,未成年人大额交易无效!” 《民法典》说得明明白白,8岁以上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卖黄金这种事儿必须家长点头才行。 之前有案例,16岁孩子卖钻戒,法院判合同无效,商家赔了70%责任,便利店还拿提成,妥妥的共犯,姥姥完全可以起诉要回全款。 “商家装什么无辜?黄金回收水太深!” 正规回收都是按国际金价扣点损耗,哪能压价到三百多一克?这种“鬼秤偷金”“虚报损耗”的套路专坑不懂行的,连孩子都不放过。 便利店掺和回收业务本身就不合规,既没资质也没监管,成了灰色产业链的帮凶,该严查! “家长也得长点心啊!” 孩子为啥能轻易拿到黄金吊坠?平时还是得把贵重物品收好,更要教孩子什么东西不能碰。 现在小孩接触手机早,攀比心一起来,容易冲动做事。不过话说回来,家教再严也防不住无良商家钻空子,关键还得靠法律震慑。 “支持严惩,看谁还敢坑未成年人!” 之前武汉有孩子偷卖家里金条变现500多万,法院判协助者全额退赔。 这次事件里,回收商和便利店都得担责!建议市场监管部门介入,罚到他们不敢再犯,同时提醒大家遇到孩子来卖贵重物品,直接拦住联系家长,否则可能惹上官司。 “评论区别光喷商家,孩子的问题也不能忽视,10岁娃为买手机偷卖家里东西,这消费观是不是有点问题?现在短视频、游戏广告泛滥,孩子容易跟风消费,家长除了保管财物,还得加强金钱教育,不然今天卖黄金,明天可能刷爆家长信用卡。” 假如你是便利店店员,看到孩子拿金饰来卖,会怎么处理?是果断拒绝报警,还是装作没看见?如果商家因拒绝交易反被孩子家长投诉‘多管闲事’,又该怎么平衡责任与利益? 信源:大参考
“就不怕报应吗!”16日报道,10岁男孩拿着姥姥黄金吊坠来便利店去卖,13克黄金
文史充点站
2025-10-18 13:01:55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