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0月17日,加沙城内一辆载有流离失所者的民用汽车在行驶途中遭到以色列军队打击,导致多人伤亡。 根据多家具有权威性的国际媒体报道,这辆汽车上的乘客大多是此前因战火逃离家园的人,他们原本是想趁着局势稍有缓和的时候回去看看家里还有没有一砖一瓦能用。 没想到,车子还没开到目的地,就遭遇了袭击。至于以色列方面,目前还没做出公开回应,是否是误击、是否掌握了情报、还是另有原因,都处于一种“说了也不一定全信”的 讲真,这种事儿在加沙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最近这段时间,类似的平民伤亡事件一再上演,尤其是针对民用目标的攻击频率有上升趋势。 如果只是单一事件,还可以说是误判目标,但当这种误判成了常态,那就得另当别论了。以色列军方长期以来声称打击目标是“恐怖组织据点”。 可问题是,很多被打的地方不是学校就是难民营,或者干脆就是一辆民用车。你要说这些地方藏有武装人员也不是没可能,但问题是,里面有多少是手无寸铁的普通人,这个比例恐怕不好看。 而这次车上的人,大多是那些想回家拿点东西、看看是否还能住人的居民。他们并不打算长期驻留,只是想看看家还在不在。 可惜的是,他们的车才刚上路,就成了空中打击的目标。社交媒体上传出的现场视频显示,车辆被炸得面目全非,地上还有散落的个人物品。 巴勒斯坦卫生部门表示,伤亡人数还在统计中,但可以肯定的是,死伤者绝大多数是非武装平民。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事件还引发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所谓的“安全通道”是否真的安全。 以色列在过去几天曾经短暂开放了一些通往加沙南部的交通路线,让北部居民可以撤离。但不少人反映,这些路线上也曾经被轰炸过,导致很多人不敢走。 这次民用车被炸,可能会让那些原本还抱有一线希望的人彻底打消了回家的念头。换句话说,这种袭击不仅带来直接伤亡,更在心理上给加沙民众带来了深深的恐惧感。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为什么这么多平民仍然会选择冒险回家?其实答案很简单,避难所里的条件太差了。人太多,水太少,吃的更是紧缺。 更别说那些家里还有老人、孩子、病人的人,总不能一辈子住在临时帐篷里。所以哪怕知道可能有危险,还是有不少人选择回去看看。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加沙的局势已经走到了一个几乎让人无路可退的地步。回到那辆遭袭的民用车,虽然它只是整个冲突中的一小段插曲,但却清晰地暴露出当前局势的复杂和严峻。 当一辆普通的汽车都无法安全通行的时候,我们就不得不思考:战争究竟在追求什么?如果连最基本的平民安全都无法保障,那任何一方的胜利,恐怕都称不上胜利。 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更多的武器和军事行动,而是一个让人喘口气的窗口期。哪怕只是短暂的人道停火,都可能挽救很多无辜的生命。 至于未来会不会有转机,这很难说。但可以肯定的是,类似这次的事件如果继续发生,国际社会的耐心也会逐渐耗尽。 毕竟谁都不愿意看到新闻标题上又多了一起“民用车遭袭击,多人伤亡”的报道。希望这起事件能引起更多的反思,而不是只在社交媒体上昙花一现,第二天就被新的爆炸声掩盖过去。 参考资料:以军袭击加沙城一辆载有流离失所者的汽车 多人伤亡 2025-10-17 23:14·央视新闻
加沙战争结束了,人质放了、囚犯换了、人道援来了,看似皆大欢喜。但实际上,一个针对
【12评论】【2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