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引人不适!”甘肃兰州,当月门诊人数7577人,医院发喜报庆祝“再创佳绩”!

源源补短 2025-10-17 13:58:22

“极度引人不适!”甘肃兰州,当月门诊人数7577人,医院发喜报庆祝“再创佳绩”!网友炸锅,医院是救死扶伤的地方,怎么能当成一门生意?这不是盼着病人“下次光临”吗?院方回应:新员工将用词不当,把这个工作量做成了“喜报”发到了朋友圈。 ​这几天,一张出自兰州兰石医院的“喜报”,就像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了网友们满腔的愤怒。大家看了之后,非但没有感受到一丝欢喜,反而气愤不已。 在这个全民追求效率和数字的时代,医院的“喜报”本该是喜事,但偏偏变成了众人心头的刺。你能想象吗?一个普通的月度门诊量,竟然被医院官媒包装成“再创佳绩”的荣耀?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什么?是对职业的敬畏,还是对生命的漠视?显然,公众的愤怒在于:医院不是商场,不是销售战场,更不是拼“业绩”的舞台。 我们不能忽视的是,医院的核心使命——救死扶伤,守护生命的尊严,竟然被包装成“业绩指标”。当医生们日以继夜奔波,患者们满心期待着一份温暖与专业,却被告知“喜报”这是“工作量的体现”。难道这就是医疗行业的“荣耀”吗?这是“喜报”?还是对职业的亵渎? 更令人震惊的是,医院回应竟然是“用词不当”,试图用“误会”来掩盖问题。这种自我辩解,难道能抚平公众的愤怒吗?这只会让人觉得:在某些地方,利益的驱动已经严重扭曲了职业的本质。把“工作量”变成“喜事”,是不是在告诉我们:只要数字漂亮,生命的尊严就可以被忽略? 网友们的批评也一针见血:“这是把救死扶伤当成生意做?”“患者的生命不该成为数字的工具。”这些声音揭示出一个深层次的问题:当利益凌驾于职业道德之上,医生、患者、公众都成了受害者。 我们必须反思:医院的“荣誉”究竟是什么?难道只是站在一堆数字上欢呼?真正的荣耀,是那些夜以继日救死扶伤的医者,是那些用心呵护每一位病人的生命尊严。数字可以代表工作量,却不能代表职业的价值;荣誉,应该来自于患者的康复和社会的信任,而不是一纸“喜报”。 这件事也提醒我们:在追求数字的同时,不要迷失了初心。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每一份职业都应该被尊重。只有当我们坚守底线,坚守道德,才能让医疗行业真正走向健康发展。这不仅仅是对医院管理者的警醒,更是对整个社会的呼唤:让我们共同守护那份最纯粹的职业信仰,让“救死扶伤”不被“数字游戏”所玷污。 读完这件事情,你是不是也在心底发出一声叹息?我们期待的不仅是数字的攀升,更是生命的尊重和职业的尊严。希望未来的医疗行业,能用真心和责任,重新赢得公众的信任和尊重。

0 阅读:0
源源补短

源源补短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