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莫迪保证不再买俄油,下一步是让中国做到这点 据多家美媒报道,当地时间15日,特朗普宣称已获印度总理莫迪的亲口保证,印度将不再从俄罗斯购买石油。 特朗普这招 “莫迪保证不再买俄油” 的戏码,就像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放了个哑炮 —— 看着热闹,实则没啥威力。 咱先看看印度这边的真实情况:根据印度官方数据,2025 年上半年每天从俄罗斯进口 175 万到 180 万桶原油,占全国总进口量的 35% 到 40%。 这是什么概念?相当于印度每加三桶油,就有一桶来自俄罗斯。更有意思的是,印度炼油厂已经开始用人民币结算俄罗斯石油,人民币在俄印能源贸易中的占比从年初的零点飙升至 12%。这哪是 “停止购买”,分明是在偷偷给人民币国际化当 “试验田”。 特朗普为啥敢这么吹?可能是被印度外交部的 “外交太极拳” 给忽悠了。印度发言人说 “能源政策以消费者利益为导向”,还提到 “适当拓宽能源来源”。这话听起来像是要配合美国,实际上暗藏玄机 —— 印度首席贸易谈判代表拉杰什・阿加瓦尔早就交底了:“美国能源采购量还有近一倍的提升空间,但前提是价格有竞争力”。 说白了,印度可以多买美国油,但你得降价,否则免谈。结果呢?2025 年 8 月印度从俄罗斯进口原油量确实短暂下降,但到了 9 月又反弹到每天 120 万桶,占总进口量的 16.8%。 这就像一场猫鼠游戏:印度在美俄之间来回试探,哪边便宜就倒向哪边,特朗普的 “保证” 不过是张空头支票。 再看看中国这边,特朗普想复制对印度的套路,简直是异想天开。2023 年中国从俄罗斯进口原油 1.07 亿吨,占总进口量的 19%,俄罗斯连续四年稳坐中国第一大原油供应国的宝座。 更绝的是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2024 年全线贯通后年输气能力达 380 亿立方米,相当于把西伯利亚的天然气直接接到了长三角的灶台前。这种深度绑定的能源合作,岂是特朗普几句喊话就能动摇的?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的回应更是直戳要害:“中方同各国开展正常经贸合作正当合法,美方做法是典型的单边霸凌”。言外之意:你美国管得太宽了,我们买谁的油轮不到你指手画脚。 特朗普可能忘了,能源贸易的核心是利益,不是政治忠诚。印度买俄罗斯油是因为价格比沙特低 10% 以上,中国买俄罗斯油是因为管道运输比海运更稳定。美国倒是想卖油,可页岩油开采成本高,加上运输费用,到亚洲市场根本竞争不过俄罗斯。 更搞笑的是,美国自己都在偷偷买俄罗斯油。2023 年 10 月,美国炼油厂通过巴哈马进口了 1 万桶俄罗斯原油,理由是 “这些油在制裁前就运出来了”。这操作,跟 “此地无银三百两” 有啥区别? 还有个更打脸的事实:美国盟友们表面上响应制裁,背地里却在 “曲线买俄油”。欧盟从印度进口的石油中,有 60% 是俄罗斯原油加工的,西班牙、比利时等国每年还直接进口数百万吨俄罗斯液化天然气。 日本虽然承诺减少进口,但 2023 年仍有 9.3% 的液化天然气来自俄罗斯。这种 “嘴上说不要,身体很诚实” 的行为,让特朗普的制裁政策成了国际笑话。 特朗普的另一个误区,是低估了中国的能源安全战略。中国早就布局了 “多元化” 能源网络:从哈萨克斯坦的原油管道到澳大利亚的液化天然气,从非洲的油田到南美的锂矿,形成了 “海陆空” 全方位的能源进口体系。 更绝的是中国在国内发现了 “亚洲锂腰带”,横跨四省的锂矿储量足够支撑新能源汽车产业 20 年的发展。这种未雨绸缪的布局,让中国在能源博弈中拥有了十足的底气。 特朗普可能还没搞明白,2025 年的国际能源市场早就不是美国说了算。俄罗斯通过 “卢布结算 + 折扣油价” 拉拢客户,中国用 “一带一路 + 人民币国际化” 拓展朋友圈,印度在美俄之间玩平衡术。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能源战争中,特朗普挥舞的 “关税大棒” 就像个玩具武器,看似吓人,实则伤不了人。 中国有句老话:“打铁还需自身硬”。当美国还在靠政治施压的时候,中国已经用实实在在的能源合作和多元化布局,在国际能源市场上站稳了脚跟。 特朗普想让中国停止买俄油?先把自己后院的油价降下来,再让盟友们别偷偷买俄油,或许还有点希望。但就目前来看,这事儿比让黄河水倒流还难。
普京为特朗普提出结束战争的条件本周,克里姆林宫主人普京在与美国总统特朗普的
【13评论】【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