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那么凭什么当年

冰淇淋不及千金 2025-10-16 19:49:14

台湾国民党前主席洪秀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台湾不是大陆的领土,那么凭什么当年满清把台湾割让给日本”,此言一出,估计那些台独分子都不知道作何解释了。洪秀柱那句话,估计有些人听了脑子直接就空了,没法接话,割让,就这两个字,明明白白写在条约里,1895年,《马关条约》第五条,白纸黑字,大清把台湾、澎湖都给了日本,永久割让。 台湾的归属问题,说到底得从早期移民说起。宋元时期,福建渔民就常往澎湖和台南跑,捕鱼落脚,渐渐建起村落。到了明朝末年,荷兰人占了台南,郑成功带兵收复,设县管辖,田赋直接上缴大陆。这段过程奠定了岛屿与大陆的行政联系。清朝康熙二十二年,施琅平定台湾,正式设台湾府,隶属福建,下辖几个县。户籍、税收、驻军,全都按大陆一套来。官员从内地调派,丈量土地,登记人口,科举也开到岛上。这样的管辖持续两百多年,台湾早已嵌入清廷的版图体系。谁要否认这段历史,就得先问问那些赋税簿和户籍册,怎么解释清朝的管辖权。 清朝对台湾的控制不是空谈,而是实打实的行政延伸。康熙年间,台湾府的官员负责水利、治安,农田开垦靠内地兵卒。澎湖设厅,船运不断,米粮布匹来往频繁。乾隆时期,人口增长,设淡水厅,贸易兴起,茶叶樟脑出口大陆。这样的经济纽带,让岛上居民的生计与内地绑在一起。清廷还派钦差巡视,处理土客纠纷,维护秩序。到道光年间,台湾已成福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图上标得清清楚楚。这样的历史链条,一环扣一环,谁也别想轻易斩断。说台湾从来不是中国领土,这话站不住脚,因为清朝的律令和税单,都在那儿摆着。 甲午战争爆发,清军败北,日本趁机逼签条约。1895年4月17日,下关谈判桌上,李鸿章代表清廷签下《马关条约》。第二条规定,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永久割让日本。第五条更明确,居民可在两年内迁出或变卖财产,逾期视为日本臣民。赔款两亿两白银,港口再开四个。这条约不是暂时的托管,而是赤裸裸的永久让渡。清廷有权这么做,因为台湾是它的领土。否则,谁来签字?日本舰队随后进港,岛上抵抗虽起,但无力回天。这段屈辱,成了主权链条上最沉重的环节。 条约签下,日本开始五十年的殖民统治。起初是武力镇压,军队围剿抗日武装,村落焚毁,抵抗者流放。接着是经济掠夺,土地登记为国有,佃农租金翻倍,林矿全成日资企业。樟脑、糖业、煤矿,资源源源外流。文化上,推行皇民化,改姓名、禁台语、建神社,拆汉庙。学校教日文,广播日语,汉服不许穿。这样的政策,不是发展,而是赤裸的同化。岛民生活困苦,劳工条件恶劣,起义此起彼伏,却被铁腕压下。日本视台湾为南进基地,战时征兵,送往前线。这段历史,提醒人们殖民的代价有多重。 洪秀柱的这句话,切中要害,就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抛出。她作为国民党前主席,一直强调两岸历史连结。这话一出口,岛内舆论炸锅,支持者觉得解气,反对者哑口无言。为什么?因为它直指逻辑漏洞:如果台湾不是大陆领土,清朝凭什么割让?条约第五条黑纸白字,永久让与,不是租借。那些想绕弯的说法,比如清朝是满族政权,不代表汉人,都站不住。历史是连续的,明清民国,一脉相承。否认清朝主权,就等于否认整个链条。这话接地气,却有穿透力,让人没法不直面事实。 二战爆发,国际格局巨变。1943年11月,开罗会议上,中美英三国领袖签署《开罗宣言》,明确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包括台湾澎湖,必须归还中华民国。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的签名,钉死了这点。两年后,1945年7月,《波茨坦公告》重申,日本须履行开罗条款,无条件投降。8月,日本签署降伏文书,承认一切。10月25日,台北受降,陈仪代表中华民国接管,主权正式交接。这不是临时代管,而是永久回归。国际文件一清二楚,台湾重回中国版图。 战后,台湾地位再无争议。1951年《旧金山和约》,日本放弃台湾主权,但未指定归属。1952年,中日签署《中日和约》,确认台湾属中国。联合国2758号决议,也承认一个中国原则。这些文件层层叠加,堵死任何模糊空间。有人炒作“台湾地位未定论”,说开罗波茨坦只是宣言,不是条约。可宣言在国际法上有约束力,尤其战时承诺。历史不是凭空编造,而是档案堆积的铁证。两岸虽有制度差异,但主权链条牢不可破。 如今,两岸关系复杂,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台湾发展有目共睹。可历史不能当空气。洪秀柱的话提醒大家,主权不是喊口号,而是条约和宣言的产物。清朝割让时,主权在中国;战后归还时,也在中国。绕不过这个弯,就得认清事实。制度可以讨论,身份不能瞎编。两岸民众血脉相连,未来靠对话解决,但基础是历史真相。否认链条,只会让问题更纠缠。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冰淇淋不及千金

冰淇淋不及千金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