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联手绕开蒙古,背后原因令人咋舌!过路费天价+亲美摇摆,蒙古如何将一手好牌打烂?

菲菲谈国际 2025-10-16 18:09:15

中俄大后方生变?俄罗斯发狠,中国已经做好打算,蒙古被踢出局?在中俄夹缝中生存的蒙古国,为何变得越来越没有存在感了,以前俄蒙关系这么好,最近这几年,大俄做生意甚至都不考虑蒙古了,这究竟是为何呢?   早几年管道项目刚启动时,中俄确实把蒙古纳入过考量。毕竟从地理上看,穿蒙古过境能缩短几百公里路程。可坐到谈判桌前,蒙古的要求让双方都犯了难。他们不仅开出了远超项目预期的过路费条件,甚至提出对沿途能源枢纽的长期租赁要求,活脱脱一副“坐地起价”的姿态。   嘴上说着要在中俄之间保持平衡,行动上却一个劲往西方凑。2023年美国副国务卿访蒙时,蒙古高调宣布加入“印太经济框架”相关议题,还跟美国签了矿产合作协议。这种摇摆不定的态度,在俄罗斯受西方全面制裁、急需稳定能源出口通道的节骨眼上,简直是犯了大忌。   2024年俄中贸易额突破2600亿美元,光是能源合作就占了近一半。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心里门儿清,跟中国合作能拿到长期稳定的订单,管道直接修到中国境内,既不用看蒙古的脸色,也能避免过境可能出现的风险。   蒙古的煤炭生意更能说明问题。这东西一直是蒙古的经济命脉,中国曾是它最大的买家。2022年以前,蒙古对华煤炭出口占其总出口量的70%还多。   中国这边早就做好了后手。除了中俄东线管道,中欧班列的路线调整也很能说明问题。以前中线经蒙古的路线还算热闹,可蒙古境内的铁路还是老早的宽轨标准,和中俄的轨道规格都对不上,货物过境得换两次轨,光这一项就得多花12小时以上,成本直接涨了三成。   哈萨克斯坦单靠中俄西线能源管道,每年就能稳稳赚几十亿过境收入,还拿到了中俄在基础设施上的投资,这么一对比,蒙古手里的牌确实打得稀烂。   说到底,在大国合作的棋局里,光靠地理位置吃老本是行不通的。要么拿出稳定的合作态度,要么提供不可替代的价值。蒙古两样都没占,反而在外交上左右横跳,经济上狮子大开口,最后被中俄的合作节奏甩在身后,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0 阅读:94

猜你喜欢

菲菲谈国际

菲菲谈国际

欢迎大家点赞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