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塔斯社10月16日凌晨报道,美国国防部长皮特·赫格塞特乘坐的C-32军用飞机在大西洋飞行时,前挡风玻璃突然出现裂缝,机组紧急发出了“7700”求救信号。 不过这里有个细节需要澄清——飞机实际是在爱尔兰西南海岸附近的大西洋海域发出求救,塔斯社提到的“太平洋”可能是笔误,毕竟大西洋和太平洋隔着整个美洲大陆,地理常识上不太可能混淆。 这架C-32专机是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参加完北约防长会议后返回美国的途中出事的。根据FlightRadar24的数据,飞机在飞行途中突然下降到一万英尺,并向东转向,同时激活了国际通用的7700紧急代码。 这个代码意味着飞机遇到了机械故障、失压或医疗紧急情况,属于最高等级的警报之一。地面空管部门收到信号后,立即启动应急程序,协调英国当地机场做好备降准备。 飞机在英国一处机场安全降落,包括赫格塞特在内的机上人员全部平安。美国国防部发言人肖恩·帕内尔随后证实,事故原因是挡风玻璃出现裂缝,机组按照标准程序操作,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这并非美国高级官员专机首次出现问题。今年2月,国务卿鲁比奥乘坐的C-32飞机在飞往德国途中,也曾因驾驶舱挡风玻璃故障被迫返回华盛顿。 这次出事的C-32军用飞机,其实是波音757-200的军用改装版,主要用于运送副总统、内阁成员等高级官员,呼号“空军二号”。别看它名字挺唬人,实际机龄已经超过30年了。 美国空军目前只有4架C-32在役,全部是1998年前后交付的,而且都是从民用航空公司退役后改装的二手飞机。 这些飞机虽然经过军用改装,但核心部件老化问题一直存在。 2021年副总统哈里斯乘坐的C-32A就曾因起落架故障被迫返航。更让人担忧的是,美国空军早在2020年就取消了替换C-32机队的计划,理由是“现有飞机仍能满足需求。这种“缝缝补补又三年”的做法,在频繁的高强度使用下,出问题只是早晚的事。 飞机挡风玻璃破裂看似偶然,实则暗藏隐患。现代民航客机的挡风玻璃通常采用多层复合结构,内层是聚碳酸酯塑料,外层是钢化玻璃,中间还有一层PVB胶片,能承受极高的气压和温度变化。 但C-32使用的波音757-200机型,其挡风玻璃设计于上世纪80年代,技术相对落后。而且经过几十年的频繁起降和高空压力循环,玻璃和密封胶条容易出现疲劳裂纹。 美国军方对专机的维护也可能存在疏漏。根据美国媒体报道,C-32机队长期面临零部件短缺和维护成本高企的问题。2024年国务卿布林肯的专机就曾因氧气泄漏故障滞留瑞士,暴露了维护体系的漏洞。 这次挡风玻璃破裂,很可能是长期累积的机械问题集中爆发。虽然事故本身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但在敏感时期发生这种事,难免引发外界联想。 赫格塞特此次欧洲之行的主要议题是协调北约国家对乌克兰的军援,还敦促盟友通过“乌克兰优先需求清单”机制增购美国武器。结果专机在返程途中出事,多少给美国的军事外交蒙上了一层阴影。 俄罗斯塔斯社第一时间报道此事,还特意强调“太平洋上空”这一错误信息,很难说没有政治宣传的意图。在俄乌冲突持续、美俄关系紧张的背景下,这类新闻容易被解读为“美国军事霸权出现裂痕”。 不过从技术角度看,这只是一起普通的机械故障,与地缘政治并无直接关联。这次事件再次暴露了美国空军专机机队老化的问题。 C-32作为“空军二号”的主力机型,承担着重要的政治运输任务,但老化的机体和落后的维护体系已经难以适应高强度使用。 美国军方需要在短期内解决两个问题:对现有C-32机队进行全面安全检查,防止类似事故再次发生;重新评估替换机队的必要性,避免过度依赖老旧装备。 从长远来看,美国空军需要建立更科学的装备更新机制,不能再以“预算紧张”为由拖延现代化进程。毕竟,连国防部长的专机都频繁出故障,很难让盟友对美国的军事能力保持信心。
特朗普怒斥卢特尼克,卢特尼克犯下大错!10月15日,根据外媒报道,外媒报道,外媒
【346评论】【23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