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风]中国又悄悄关上了一扇更要命的门?在稀土还未撕完的时候,中国又加紧了另外一出口,而这个比稀土还要命。说白了,中国这是把稀土那套玩法,用到了更关键的小金属上,你卡我芯片脖子,我就攥紧你高科技产业链的命门。 这次被卡住的是钨,一个看起来不起眼,却在几乎所有尖端产业链上占着核心位置的金属。 从电动车的高效电机,到芯片制造设备,再到喷气发动机和军工精密系统,钨几乎无处不在,少了它,不只是产线放缓的问题,而是连设备性能和安全都得打折扣。 今年一开年,中国宣布钨产品出口必须经过审批,消息刚一出来,全球市场立刻炸了锅,价格迅速蹿高,各大公司开始抢货备库,生怕哪天供不上。 要知道,中国既是全球钨矿的产量大户,也是加工技术的天花板,世界上顶级的钨丝、耐高温金属部件,绝大多数都出自中国工厂,不仅生产链完善,而且成本和质量让别的国家很难追上。 欧美的企业对此反应可谓焦急,欧盟急着出台政策鼓励国内开矿,美国也想自己挖,但现实是,他们的资源有限,开采难度高,成本比中国贵得多,进度还慢得令人着急。 短期内没法摆脱对中国的依赖,这就让他们的供应链安全成了一个随时可能爆裂的气球。 有人把目光投向非洲和南美,想在那儿找新的钨矿,然而从勘探到投产不是几个月能解决的事,建矿需要巨额投资、复杂的技术、漫长的产业配套建设,还得兼顾环保审批。 相比之下,中国几十年打下来的完整生产体系,就像一条高速公路,而其他地方才刚在修土路。 中国收紧钨出口的原因并不单一,一方面是为了保护资源,不让过度开采把“家底”耗光,另一方面也是希望推动国内企业从卖原料,转向卖高附加值产品,把产业链的利润留在国内。 同时,钨矿开采带来的环境压力也是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控制节奏,不仅是经济策略,也有生态考量。 钨只是个开始,中国在锑、锗、镓等小金属的供应上也占着优势,这些材料在防火、半导体、电子设备上都属于不可或缺,一旦出口政策收紧,冲击力不会比钨小。 稀土的故事早已证明,握住关键资源,就能在全球博弈中多几张牌。 钨的出口审批让世界再一次意识到,靠单一供应来源的风险有多大,然而要真正摆脱依赖,光靠喊口号没用,需要时间、技术、资金和运气。 短期来看,市场会更紧张,但长远或许能逼着各国去找新矿、搞新技术,把鸡蛋分到更多篮子里,不过在那之前,由中国掌控的门,可不会随便开。
拿不到中国稀土,31国集体对华“宣战”,不料正中中方下怀在中国出台稀土出口新
【16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