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容易被电诈盯上是有原因的,一位越南人告诉我: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几乎没黑

顾议史实 2025-10-16 15:40:41

中国人容易被电诈盯上是有原因的,一位越南人告诉我: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几乎没黑社会没暴力,大家在国内有防备心但不强,防备意识也不够,一看就没受过外国风俗的“毒打”!   你可能想不到,中国人被境外电诈盯上的原因,居然是因为“太安全了”,一个越南朋友的一句话让我彻底清醒:“你们国家的人,一看就没受过社会的毒打!”这不是调侃,而是现实。   在一个几乎没有黑帮、暴力犯罪稀少的国家里成长,大家习惯了信任、习惯了安全,结果一打开电话,就容易被包装得滴水不漏的诈骗剧本牵着鼻子走。   在中国,随便上个街、坐个地铁,手机都敢敞开玩,钱包也不怕被偷,很多人从小到大,身边压根没见过“社会人”。   公安部的报告显示,中国是全球命案率最低的国家之一,街头纠纷大多能靠“劝一劝”解决,这种环境,说实话,全世界羡慕。   但问题是,这种来自制度红利带来的安全感,也让很多人对“陌生的恶意”毫无心理预设。   而境外电诈集团就专盯这个“漏洞”,他们不是靠暴力抢,而是靠演技骗,比如缅甸妙瓦底、柬埔寨西哈努克这些地方,已经成了电诈工厂。   他们对中国人研究得比我们自己还透,电话一打进来,连“您好,我是公安局的李警官”这种开头都能做到一字不差。   再加上VOIP技术一套,来电显示就是你本地派出所,剧本更是堪比电视剧,什么“你涉嫌洗钱”“需要配合调查”,搞得有模有样。   你以为这是骗中老年人?错,大学生、白领、甚至程序员都中招,越是过得安稳的,越容易当真,换句话说,电诈集团就像“诈骗界的猎人”,专找那些生活在温室里的猎物。   这就像一个肌肉男整天在健身房锻炼身体,却从不练眼神识别,结果一出门就被人兜售假药。中国的安全社会是块金子,但金子也怕被人偷。   尤其是在信息化越来越高、诈骗手段越来越“剧本化”的今天,单靠“善良”是不够的。   当然,中国也不是坐以待毙。2024年,中国联合越南、泰国、缅甸等国启动了“海鸥行动”,几个月内就抓了7万多名诈骗嫌疑人,直接端了不少境外诈骗窝点。   这场行动背后的合作机制,已经不是喊口号,而是真刀真枪地抓人、遣返、追赃,可问题是,反诈不只是公安的事,也不只是靠一次次跨国打击就能根治的。   电诈之所以猖獗,一个关键原因是诈骗集团发现中国人“好骗”,而这种“好骗”,恰恰是我们过于单纯和安全感溢出的副作用。   越南那位朋友还说:“你们中国人太信任权威了,一听说是警察、法院,就吓得不敢多问。”这话听着刺耳,但确实有道理。   很多人接到诈骗电话,第一反应不是质疑,而是配合,其实只要多问一句:“我可以去派出所核实吗?”很多骗局就能当场拆穿。   所以说,防诈这事,不是靠“聪明人”就能解决的,而是要全民“打过疫苗”,就像防病毒一样,不管你学历多高、见识多广,只要没打过“诈骗的预防针”,中招就是分分钟的事。   现在,国家在加码反诈宣传,很多地方社区、单位都在组织防诈讲座、发放宣传册,但老实说,靠发传单、贴海报,效果有限。   真正有效的防线,是让每个中国人都在心里先有个“警报器”,听到陌生号码说“你涉嫌违法”时,第一时间警觉,不是慌张。   而这个“警报器”,正是我们在享受社会治安红利时,不能丢掉的那点“戒心”。   其实,不只是老百姓要提高警惕,平台企业也该承担更多责任,很多诈骗信息、钓鱼网站、假App,都是通过社交平台、短信链接、甚至搜索引擎推广出去的。   这些平台不是没能力拦,就看愿不愿意动真格,别等到出事才说“我们会配合调查”,那就晚了。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更新“安全观”,治安好不等于世界和平,社会稳定不代表天下无贼,在现实世界里,恶意可能来自你从没设防的角落,比如一个看似正常的电话、一个熟悉的号码、甚至一条语气温和的短信。   越是安全的国家,越容易让人忽视那些“看不见的风险”,就像一个人长期生活在无风无雨的城市,突然到了热带雨林,连蚊子都能把他咬得发烧。   所以,这不是说我们要对所有人都怀疑,而是要有基本的判断力和底线意识,被骗的不是智商,而是认知,电诈不是靠技术赢你,是靠你对陌生风险的“零免疫”。   中国的治安成就值得骄傲,这种安全感是很多国家望尘莫及的,但我们也要防止这种过于信任的“副作用”悄悄滋生,电诈不会消失,它只是换了马甲、升级了剧本。   最后再说一遍那位越南朋友的话:“你们国家的人,太容易信了,听起来是优点,其实是致命弱点。”   该醒醒了,不要等下一次电话响起、账号被冻结,才意识到,这个世界,远比你想象的复杂。

0 阅读:515
顾议史实

顾议史实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