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一表态,全国各地纷纷取消马拉松全马和半马比赛。 你以为马拉松是全民健身的

烟雨评社 2025-10-16 09:47:57

央视一表态,全国各地纷纷取消马拉松全马和半马比赛。 你以为马拉松是全民健身的狂欢?可现实是,不少赛事成了资本和功利者的游乐场。就说那些动辄几千上万的参赛名额,真正热爱跑步、把它当日常锻炼的人有多少? 中国田径协会 2024 年发布的《全国路跑赛事发展报告》显示,当年全国路跑赛事的参与人次超过 700 万,但其中有长期跑步习惯的参与者,占比还不到 30%。 更多人是抱着 “打卡晒圈” 的心态来的,跑完半马或全马后,在朋友圈发张奖牌照片、配段 “挑战自我” 的文案,之后就把跑鞋束之高阁。 有跑友透露,自己身边有不少人每年会报 2-3 场马拉松,可平时根本不训练,全靠比赛前临时突击,跑完一次就再也不碰跑步,“对他们来说,马拉松不是运动,更像是一场‘社交秀’”。 更让人咋舌的是领奖台上的 “黑面孔”。有体育数据机构统计了 2015 到 2024 年国内 14 场顶级马拉松赛事的前三名名单,结果显示,外籍选手尤其是非洲选手的占比高得惊人,男子组前三名中,非洲选手占比 90.7%,女子组也达到 78.3%。 这些非洲选手大多是职业运动员,专门靠参加各国马拉松赛事赚钱,一场比赛的奖金加上赞助商补贴,少则几万美元,多则十几万美元。普通跑友辛辛苦苦练了几个月,甚至半年,结果到了赛场,领奖台早就被这些特邀来的外籍精英 “包圆”,本土选手连站上领奖台的机会都很少。 对当地百姓来说,马拉松更是一场 “甜蜜的负担”。就拿 2024 年的济南马拉松来说,赛事当天,济南市区 16 条主干道实施交通管制,84 处路口禁止通行,118 条公交线路临时改道或停运。 虽然有些赛事能带来短期经济收益,但这些收益大多流向了酒店、餐饮连锁、大型商场等,普通小商贩、市民能分到的少之又少,反而要承受交通管制、生活不便的影响。有济南市民在当地论坛吐槽:“办一次马拉松,我们要堵好几天,赚的钱又没落到我们头上,图啥呢?” 资本的手也在这盘棋里搅和得不亦乐乎。现在办一场马拉松,背后往往有一大串赞助商。一场县级别的马拉松,冠名费就要 50 万到 100 万;像北京、上海这样的一线城市头部赛事,总赞助金额能达到几千万元。 赞助商们把整个赛道变成了 “广告场”,选手的号码布上印着赞助商 LOGO,补给站的水和食物包装上是赞助商名称,甚至完赛奖牌的设计上都要嵌上赞助商的标志。 特步就是靠赞助马拉松快速打开市场的,2024 年特步赞助了国内近 200 场路跑赛事,其跑鞋销量同比增长了 35%;建信人寿、京东等企业也借着马拉松赛事刷足了存在感,在赛道沿途设置宣传点,向选手和观众推广产品。可这些商业操作,跟普通跑友、当地百姓有啥关系? 跑友们拿到的补给可能还是临期食品,百姓们面对的还是交通拥堵,大家看到的,只是一场被资本包装得光鲜亮丽的商业秀,全民健身的内核早就被掏空了。 更讽刺的是,很多赛事连基本的专业保障都做不好。有的赛事为了节省成本,把补给站设置得很稀疏,全马赛道上每隔 5 公里才一个补给站,而且补给品只有矿泉水和面包,到了后半程,甚至出现水被抢光的情况。 有的赛事医疗保障形同虚设,虽然号称每 2 公里设置一个医疗点,但很多医疗点只有 1-2 名志愿者,连专业的医护人员都没有,遇到选手抽筋、中暑,只能简单处理。 还有的赛事组织混乱,2024 年某地级市的马拉松比赛中,因为路标设置不清,有近 200 名选手跑错路线,多跑了 1-2 公里,最后只能不了了之。 当然,也不是所有马拉松都这么不堪。像上海半马、无锡马拉松这些头部赛事,在组织和专业保障上确实有可取之处,上海半马的补给站不仅有充足的水和食物,还有冰西瓜、能量胶,甚至针对不同人群准备了素食补给。 无锡马拉松的医疗保障团队里,有专业的康复师和急救人员,还配备了 AED 设备,能及时应对突发情况。但问题是,现在国内的马拉松赛事里,像这样的优质赛事只是少数,更多的是中小城市盲目跟风办赛。 这些中小赛事既没有足够的专业运营能力,也没有清晰的定位,只是看到 “马拉松经济” 火,就想分一杯羹,结果把一场全民运动搞成了 “四不像”,既没有起到全民健身的作用,又给民众生活带来困扰,还浪费了公共资源。 如今,这场马拉松 “取消潮” 或许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各地在取消赛事的同时,也开始对现有赛事进行梳理和规范,有的地方明确表示 “未来将严格控制马拉松赛事数量,重点提升赛事质量”,有的地方则开始征求民众意见,把是否办赛、如何办赛的决定权更多地交给百姓。 所以政府取消很多比赛好好管理,是逼着行业回归本心。真正的好赛事从不是靠噱头撑着,而是像那些标杆赛事一样,把赛道设计、补给保障、选手服务做到位。 信源:广元新闻

0 阅读:31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