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爱国”表演,说白了就是一场碰瓷的戏。张家界景区里,那位黑衣大哥抢的不是一面导游旗,而是砸了无数同胞的饭碗。他脖子上挂着记录仪,台词背得滚瓜烂熟,表面上是“爱国”,骨子里算计的是流量生意——吼得越响,拍成视频越能收割点赞打赏。这种行径,和拦路抢劫的戏码没啥两样,只不过他抢的是“爱国”这顶帽子当遮羞布。 真实爱国情怀应当如春风化雨般融入日常行动。无数普通人用默默奉献诠释着责任:志愿者在社区奔波服务,工匠坚守岗位打磨技艺,教师点亮孩子求知的火花。这些平凡身影从不需要聚光灯,却筑起了国家进步的坚实基石。对比之下,表演式爱国如同纸糊的灯笼,经不起现实风雨的考验。 流量至上的扭曲生态催生了这种怪象。某些平台算法偏爱极端内容,温和理性的声音反而被淹没。数据显示某短视频平台“爱国”标签下,超过三成内容存在表演痕迹。当情感被量化成点赞数,纯粹的情怀就成了可交易的数字资产。 剥开表演者的华丽外衣,可见其精心设计的商业逻辑。从服装道具到台词动作,每个环节都经过流量数据的反复验证。他们深谙冲突性内容能引发热议,甚至故意制造对立收割情绪流量。这种精心编排的戏码,与真正爱国者发自内心的行为有着本质区别。 我们需要重建健康的情感表达空间。学校应加强媒介素养教育,帮助年轻人辨别真诚与表演。平台需要优化推荐机制,让真实动人的故事获得更多传播。每个人在转发前不妨多思考三秒,别让廉价感动取代独立判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所谓的“爱国”表演,说白了就是一场碰瓷的戏。张家界景区里,那位黑衣大哥抢的不是一
向阳吧
2025-10-15 19:07:44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