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新党创始人王建煊发文:“如果大陆武统台湾,台湾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台湾省,一切都与其他省份一样;如果和平统一,台湾名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特别行政区,台湾现有的制度与生活方式没有什么变动,还可以省下防务预算6000亿元。”6000亿新台币什么概念? 王建煊作为台湾新党创始人,早年投身政坛,历任监察院长等要职,对两岸议题一直直言不讳。2023年,他在社交平台发文,直指统一两种可能:武力方式下,台湾直接并入省级行政,与内地省份无异;和平模式则保留特别行政区地位,现行制度和生活方式基本不变。更关键的是,后者能节省巨额防务预算,达6000亿元新台币。这数字并非随意提及,而是基于台湾2023年国防预算实际,约占GDP的2.5%。王建煊的观点源于长期观察两岸经贸互动,他强调统一不是空谈,而是关乎民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选择。发文一出,迅速在网络流传,引发统独阵营热议,却也点明财政压力的核心:台湾军费年年攀升,已成民生沉重包袱。 6000亿新台币的规模,在台湾经济体量中不容小觑。台湾2024年GDP约7500亿美元,军费占比已超2%,远高于许多发达经济体。若这笔钱省下,相当于台湾年度健保总支出的近一半。健保体系面临缺口扩大,2024年累计赤字已逾1000亿,新药给付审核周期长达数月,医护人力短缺导致基层医院运转吃力。劳保基金同样警铃大作,2024年逆差达665亿,退休金发放压力直逼底线。省下资金若优先注入这些领域,能直接缓解基层民众的医疗和养老焦虑。举例来说,新药纳入范围扩大后,慢性病患者每月自掏腰包减少数百元;医护薪资上调,则降低流失率,让社区诊所不再人手不足。这些调整看似技术性,却直击民生痛点,让普通家庭感受到财政资源的再分配实效。 教育领域同样急需资金注入。台湾少子化趋势严峻,2024年新生儿仅13万,公立学校入学率下滑三成,设施老化问题突出。教室空调故障频发,课桌椅维修预算捉襟见肘,偏乡学校师资更显不足。若6000亿中拨出部分用于教育升级,学校能添置数字设备,补贴低收入家庭学费,甚至扩展课后辅导班。这不只改善硬件,还能缓解年轻父母的育儿负担。长远看,教育投资拉动人力资本提升,助力台湾应对人口老化。能源安全是另一焦点,台湾能源进口依存度高达98%,2024年液化天然气进口量超2100万吨,储备仅够数周。省下预算建储油设施,能缓冲国际油价波动,避免断供风险。家家户户的电费账单因此稳住,工业用电成本降低,推动中小企业生存空间扩大。这些举措接地气,却逻辑严密:从财政节省到民生再分配,形成闭环效益。 和平统一带来的国际空间扩展,更是统一路径的加分项。台湾当前参与国际组织受阻,如2024年连续第八年缺席WHO大会,疫情信息获取需绕道第三方渠道,延误基层防疫响应。统一后,以中国台湾名义加入,能直通全球卫生数据,缩短响应时间。中国护照免签国家已达78个,涵盖25国全面互免和29国单方便利。台湾民众持用后,出国旅游或商务少填签证表,行李箱打包更轻松。这不只是便利,更是提升全球流动性的底气。 抗风险能力上,台湾经济对外依存度109.6%,半导体产业虽全球领先,但设备材料进口占比高,易受技术封锁影响。统一融入大陆供应链,能加速材料国产化,降低断链隐患。大陆市场庞大,台湾产品出口顺差2024年达1425.9亿美元,占总顺差大半。当前ECFA部分红利流失,关税壁垒渐起;统一后合作顺畅,红利延续,还能加入RCEP,提升FTA覆盖率从9.69%跃升,贸易成本直降。 经济红利进一步放大外资吸引力。2024年台湾外商直接投资连年下滑,产业空洞化隐忧浮现,台积电赴美建厂投资超1650亿美元,分散本土产能。统一后,大陆背书增强信心,外资流入或逆转,工厂扩建无需远渡重洋。半导体订单直达大陆,关税风险消退;能源协调进口,储备共建,避免封锁断电。整体看,顺差来源稳固,RCEP框架下供应链优化,中小企业订单源源。这些变化逻辑清晰:从市场准入到风险分散,统一路径筑牢经济底盘。
台湾有人问大陆有没有彩电,新党创党元老王建煊:“你们去看看,我说这不是很好笑吗
【80评论】【3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