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锡纯认为,危急情况,人参虽大补元气,但性升,气机更难归根人在大病之后,常常会出

飞翔说健康 2025-10-15 17:03:07

张锡纯认为,危急情况,人参虽大补元气,但性升,气机更难归根

人在大病之后,常常会出现阴阳不相维系的危重情况。阳气一旦浮越,就会出现喘促气逆、大汗淋漓,甚至眼珠上窜、心中摇摇欲坠;阴气若是下脱,则会精关不固、大小便失禁、大便滑泻。这些症状看似繁杂,其实归结为一点——阴阳两虚,上热下凉。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提出的既济汤,正是专门为这种“阴阳将离”的状态所设的方子。

方中熟地、山药、山茱萸三味为核心,意在培补真阴。熟地质厚滋润,直补元阴;山药甘平,既补脾又助肾;山茱萸酸收,既能固涩精气,又能稳住下元。张锡纯认为,阴气充足,自然可以潜藏阳气,让阳气有所依附,不至于浮越无根。同时加入龙骨、牡蛎二味,收敛浮散之气,使阴阳紧紧固结,犹如给动摇的门户加上坚固的锁。

很多人疑问,既济汤为何不用人参?张锡纯特别强调,人参虽是大补元气的良药,但其性升。若在上脱之证中使用,反而可能令阳气更加浮越,气机更难归根。古人曾指出,若不用赭石,就不宜配人参。既济汤正是把握住这一要点,避免了“补而反脱”的弊端。张锡纯这一见解,体现出他深知药性与病机之间的微妙关系。

附子在方中可谓画龙点睛。附子辛热,与元阳同气,能温助下元,正好协同芍药的苦降作用,把浮越的阳气拉回丹田。《本经》里记载芍药味苦,能引浮阳下归。张锡纯认为,二者相配,一升一降,犹如缰绳与马鞭,使元阳不再狂奔外越,而能安归于体内。

更让人佩服的是,张锡纯在医案中还提出,既济汤不仅救脱,还能治心口疼。疼痛往往源于气血痹阻不通。山茱萸不只是酸收固涩,还能疏通痹滞。《本经》里早有记载,它能逐寒湿痹、温中散邪。张锡纯亲自应用时,常常加倍使用山茱萸来治疗心疼、肝虚疼痛。他举例说,李士材用萸肉配当归治肝虚作疼,而自己也曾用重剂萸肉治肝虚腿疼,当场奏效。这些医案,充分说明山茱萸在救脱之外,还有开痹止痛的独特功效。

他还批评一些医生,遇到虚痹疼痛只知攻破,结果病人气血更虚,甚至发展到阴阳欲脱,疼痛却依旧。此时若能用既济汤加重萸肉,就能一边救脱,一边止疼,达到标本兼顾的效果。张锡纯强调,这并非方子本身多么奇特,而是“因证施用,善于加减”的结果,真正体现了辨证论治的核心精神。

既济汤在张锡纯的医案中,不只是一个救急方,更是一种阴阳观的实践。他提醒世人:阴阳失衡不是单纯虚损或单纯实邪,而是两者之间的联系被切断。用药必须掌握轻重缓急:补阴要厚实,助阳要得当,收敛要适度,升降要相互配合。这样阴能藏阳,阳能依阴,身体的根本才算稳固。张锡纯正是凭借这种对阴阳细微动态的把握,开出了既济汤这样的名方。

0 阅读:8

猜你喜欢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