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加拿大宣布对中国铸铁污水管加征高额临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这意味着我国出口到加拿大的这类产品成本将大幅增加。 加拿大最近干了件挺魔幻的事,给从中国进口的一种铸铁污水管,直接拍上了高达329.2%的惩罚性关税。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要知道,中国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也就20%到30%,这一下等于直接判了死刑。 这操作看起来像是一记精准的贸易保护“外科手术”,但仔细一扒,你会发现这把“手术刀”挥得是东倒西歪,目标、后果、逻辑全都错位了,到头来最疼的可能是加拿大自己。 此事自始至终,皆弥漫着一股“迫不及待”的意味。从开端至结尾,那股急不可耐的气息,如影随形,清晰可感。 从7月11日启动调查,到10月9日就拿出初裁结论,满打满算才三个月。国际贸易调查搞得跟闪电战一样,这本身就不太正常。 更蹊跷的是,加方到底凭什么算出这么离谱的税率?以山西泫氏集团为例,这家企业利润率尚不足三成,却遭遇单独裁定,需缴纳高达304.9%的税,如此反差,着实令人唏嘘。 至于那些没来得及应诉的四百多家中小企业,更是直接被顶格罚了329.2%。加方始终没公开具体的补贴项目和金额,这就像一个不透明的黑箱,完全不符合世贸组织的规矩。 事实上,加拿大此类行径并非首次上演。其过往便不乏类似之举,此番所作所为,不过是旧戏新唱,又一次展现出其惯有的行事作风。 早在2005年,他们就对中国的复合木地板搞过类似的“双反”措施,结果因为认定标准问题,在后来的争端解决里搞得自己很被动。历史的教训就在眼前,可惜他们似乎没记住。 那么,加拿大图啥呢?答案或许隐匿于美国一方。那片土地上,或许正藏着解开谜题的关键线索,只是尚待我们去探寻发掘。 加拿大钢铁业对美依赖程度极高,超七成产品皆售予美国。如此一来,其钢铁业命脉仿若被美国紧紧攥于掌心,难有自主腾挪之空间。 今年6月,美国前总统特朗普还放出话来,威胁要把加拿大钢铁的关税从25%提到50%,理由更是奇葩,说怕加拿大的钢铁被“间接转运到中国”。 面对美国施加的压力,加拿大不敢正面对抗,转而将目光投向相对弱势的一方,妄图通过欺凌“软柿子”来转移自身困境,尽显其欺软怕硬之态。 通过打击中国产品,既能转移国内钢铁行业的不满,又能向美国表个态。这种“围魏救赵”的算盘,打得真是噼啪响。 遗憾的是,他们此次着实误判了形势,打错了如意算盘。妄图以错误之举谋利,终究不过是黄粱一梦,自食苦果罢了。 他们以为这一刀下去能让中国产业伤筋动骨,却没料到人家早就不依赖你这个小市场了。现在,中国铸铁管对加拿大的出口占比还不到3%,而对东南亚的出口已经超过了70%。 中国这个产业早就不是靠低价拼杀的阶段了,技术、规模和超过八成的产能运转率才是核心竞争力。丢掉一个不到3%的市场,对整个行业来说,连点浪花都算不上。 别忘了,就在今年3月,中国也曾对加拿大的歧视性政策做出过反击。当时对加拿大的菜籽油和豌豆加征重税,半年时间,加拿大菜籽油对华出口腰斩,豌豆更是锐减七成,农户损失惨重。前车之鉴不远,这次加拿大可能又得尝尝苦果。 最讽刺的是,这场以“保护”为名的贸易战,最终伤害的却是加拿大自己。加拿大本土的铸铁管产能,连市场需求的一半都满足不了,而中国产品恰好填补了将近三分之一的进口空缺。 当下若决然一刀两断,那可堪替代之物又在何方?这般决绝,替代之选却成了未知谜团,令人不禁心生忧虑。印度的货,价格贵了18%,产能还跟不上;墨西哥的货,质量不过关,合格率低于80%,市政工程根本不敢用。 后果立竿见影。多伦多市至少五个排水系统改造项目,因为材料成本暴涨而被迫推迟。要知道,多伦多的地铁排水系统已经严重老化,一场暴雨就可能导致全城看海。 此情形已非单纯的经济难题,实则是切切实实关乎民众生活的重大风险,它如阴云般笼罩着民生领域,亟待我们重视与化解。 有机构预测,如果彻底不用中国产品,加拿大全国的基建成本将上涨超过20%。最终,这笔款项仍需由加拿大的纳税人承担。他们将为其付出真金白银,成为实际的买单者,承受这一经济负担。 信息:加拿大对华铸铁污水管作出双反初裁,界面快讯,2025 年 10 月 13 日
大家发现没有,自从中国开始管控稀土,各个国家的神经开始错乱,特别是越需要稀土的国
【3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