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9日,河南郑州,42岁单亲妈妈要给女儿看病,急需一笔费用,于是,将女儿卡上

霁雾阙任 2025-10-15 11:56:34

10月9日,河南郑州,42岁单亲妈妈要给女儿看病,急需一笔费用,于是,将女儿卡上的5000元抚养费转到自己卡上。岂料,手一滑,竟不小心点多按了一个“0”。结果,把钱转到别人账户上了,女子急了,赶紧联系对方,可给对方打过去40多个电话,对方均未接听。钱要不回来,孩子也没看上牙,女子很自责。无奈之下,联系上了媒体,希望对方看到报道后,主动把钱归还,哪怕包个红包也可以。     “要是我当时多核对一遍,孩子也不至于拖到现在还没看病……”42岁的熊女士(化名)后悔不已。     熊女士(化名)离婚后就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平时打打零工。     日子一直紧巴巴,女儿从小牙齿就不好,这阵子突然喊疼,连饭都咽不下。     去医院一查,医生说乳牙龋齿已经伤到牙根,如果不赶紧做根管治疗,可能会影响恒牙发育。     光前期治疗就需要5000块,对于她来说,这钱不容易凑齐。     正急得团团转时,她想起前夫刚把5000块抚养费转到女儿名下卡里。     她赶紧掏出手机点开转账页面,可看着女儿捂着脸哼唧的样子,心慌手抖,输卡号时没仔细看,把最后一位数字多按了个0。     手指点下“确认”,手机立刻弹出“转账成功”的提示。     “当时脑子一片空白,冷汗都下来了。”她盯着屏幕反复确认,才发现钱已经进了陌生账户,对方只显示姓“张”,账号和自己要转的差了最后一位。     她第一时间找到银行,银行提供了对方的手机号码。     接下来的两天,熊女士几乎没合眼,手机握在手里,只要有空就打电话、发信息。     短信里,她把家里的情况、女儿的病历都附上:“张先生,这钱是给孩子治牙的,她疼得直哭,我不是骗子,求您看到联系我。”“哪怕先退一部分让孩子先上药,我都非常感谢。”可不管怎么发,对方始终没回应。     她去银行问能不能追回,工作人员说没有对方身份信息无法协助。     去派出所报警,民警说这是民事纠纷,要先联系收款人协商,虽然警方可以协助查询,但需要走流程,一时半会儿也出不来结果。     女儿牙疼等不起,哭喊声让她心都碎了。     熊女士说:“都怪我太粗心,要是当时核对好卡号,孩子也不用受这罪。”     走投无路时,她想到找媒体帮忙。     面对镜头,她红着眼眶展示转账记录、通话记录和女儿病历:“我知道现在骗子多,张先生可能怕上当,但我是真的没办法了,这钱是孩子的看病钱啊。要是他能看到报道,我包个红包也行。”     事情传开后,网友纷纷关注。     有的骂:“就算怕被骗,打个电话问问总行吧,孩子都疼成这样,怎么能不管?”     也有人猜测:“说不定是没看到,现在骚扰电话多,可能以为是推销,或者怕遇上转错账再被骗回去。”     不少本地网友主动帮忙转发,希望尽快联系到“张先生”。     律师也出来说,这种情况属于“不当得利”,根据《民法典》,没有法律依据拿到别人的钱,受损失的人有权要求返还。     要是明知是误转还不退,5000元已算“数额较大”,可能涉嫌侵占罪。     截至现在,熊女士仍没等到对方回应,孩子的治疗也只能继续拖着。     她每天还是会给“张先生”打两三个电话,发一条短信,抱着一点希望等着:“我就想让孩子早点不疼,能好好吃饭、好好睡觉。”     她说,只要钱能要回来,不管多麻烦,她都愿意去做。     这事虽有熊女士的粗心,但谁遇上急事不慌?     尤其是孩子生病的时候,每一分钱都得攥紧。     也希望那位“张先生”如果看到消息,能主动联系她,对他来说可能只是一笔意外到账的钱,但对这对母子来说,是孩子早点摆脱疼痛的希望。     这件事也提醒大家,转账一定要仔细核对卡号和姓名,即使是小额也不能大意,手滑的代价可能太沉重。     对此你怎么看?     信源:大参考

0 阅读:118

评论列表

老王

老王

2
2025-10-15 12:17

别人打你电话告诉你往你账户转了五万块麻烦你退回去,你会退吗?报警警察都告诉你看看再说别轻易打钱

用户15xxx30

用户15xxx30

1
2025-10-15 12:37

我很不解的是银行卡号多一位数字能转账成功吗?收款人名字也一样吗?它居然还转账成功了!

霁雾阙任

霁雾阙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