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内蒙古一男子惨遭巨变:2个儿子相继去世,妻子另嫁他人,万念俱灰下,他

绾玉说 2025-10-14 18:28:12

1979年,内蒙古一男子惨遭巨变:2个儿子相继去世,妻子另嫁他人,万念俱灰下,他只想随儿子而去,却在地里捡到一个奄奄一息的弃婴,没想到,40年后,弃婴的举动让他老泪纵横。 1979年,内蒙古的风里,两个走到生命尽头的“将死之人”,用一次相遇,签下了一份无字的生命契约。 一方,是46岁的农民董栋小。命运多舛,两个儿子相继夭折,妻子悲痛欲绝,心碎改嫁。家中光景愈发凄凉,如今只剩一位卧病在床、风烛残年的老母亲,在这世间苦苦支撑。他的世界,已经是一片灰烬,看不到半点火星。 另一方,是个被遗弃的男婴,大约两个月大。被人发现时,他虚弱得像只小猫,脸色发紫,呼吸都快没了,一只脚已经踏进了鬼门关。 看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小生命,董栋小想起了自己失去的孩子。村民都劝他别自找麻烦,可他却觉得,这或许是老天爷给他的一次机会——用这个孩子的“活”,换回自己心里的“活”。 他轻轻将孩子抱起,眸光温柔,为其取名“永在”。此名寓意简明,他内心满是期许,盼望着这孩子能长长久久伴于自己身畔。为了这份希望,他堵上了自己剩下的一切。 这份契约的履行,是用血肉和尊严做抵押的。孩子要喝奶,家里没钱。董栋小一咬牙,卖掉了全家唯一的生产工具——那头母猪,又搭上自己的口粮,换来的钱,给儿子请了八个月的奶娘。 他自己呢?玉米糊糊,凉红薯,就是一顿饭。可给“永在”的,却是他特地跑到县城买来的鸡蛋,小心翼翼地把蛋黄碾碎,混在奶粉里。后来订了牛奶,他自己也从没舍得尝过一口。 他把孩子背在身上下地干活,夏天的毒太阳晒得他后背脱皮,他却记得用一块薄纱给孩子遮阳。冬天的寒风像刀子,他把孩子紧紧裹在怀里,自己的手臂却冻出了疮。 他坚信,只有读书才能让儿子走出这片穷苦的土地。为了凑学费,他什么苦活累活都干,搬砖、扛水泥,在工地上累得当场晕倒,腰也受了重伤。儿子上学那天,他把自己结婚时唯一一件像样的棉袄给了儿子,自己则在寒风里穿着单衣。 这孩子好像天生就读懂了这份契约的沉重。他从不抱怨上学要走六公里的路。为了省钱,所有科目的作业都记在一个本子上;下雨了,一个化肥袋子就是他的雨衣。 父亲给他的20元生活费,他会偷偷塞回父亲的枕头下,自己带着几个干粮就回了学校。只要听说父亲病了,他立刻请假跑回家,担起做饭、熬药和所有农活。 他用一种近乎疯狂的努力来回应父亲的付出,一路从内蒙古师范大学,考到吉林大学的硕士,最终成为国防大学的博士。那个田埂上捡来的孩子,穿上了军装,成了北京军事科学院的一名上校军官。 契约的最后一章,由儿子执笔,写的是一个“还”字,更是一个“爱”字。他把年迈的父亲接到北京,安排在朝南、带着扶手的房间里。 他复刻着父亲当年的照料。当年父亲为他碾碎蛋黄,如今他为父亲烹饪软烂的饭菜;当年父亲半夜为他更换尿布,如今他每晚为父亲洗脚,按摩那双因常年劳作而变形的腿。 他带父亲去看天安门,逛颐和园,弥补父亲一生的辛劳。父亲住院,他请了长假,寸步不离地守在病床前。因为工作经常要出差,他甚至向单位提出了一个特殊的请求——“带父上班”。 这个请求被特批了。从此,在庄严的军事大院里,人们常常能看到一个穿着军装的挺拔身影,推着轮椅,陪着一位老人,在夕阳下缓缓散步。 晚年的董栋小,最爱拉着人,指着身边的儿子,一脸骄傲地说:“这是我亲儿子,永在,我一手带大的。”那份始于绝望的生命契约,最终在爱与责任的双向奔赴中,得到了最圆满的回响。 信源:中国军网——带养父进京做博士后研究,11年形影不离,这位上校让人动容……

0 阅读:0
绾玉说

绾玉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