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3日,欧盟正式宣布在申根区启动全新的数字边境管理系统,意思就是把以前靠人工核验的边检流程升级成电子化登记,所有短期入境的非欧盟公民都得先过这道“数字安检”。 其实这事早有铺垫,之前申根区的人工边检早就暴露了一堆问题。2024年夏天的时候,布鲁塞尔机场入境的平均等待时间居然有82分钟,就算到了八月也只少了3分钟,旅客们都怨声载道。 德国和波兰边境恢复抽查以后,车辆排的长队直接延伸到了波兰地界,波兰的出租车司机每天往返的次数从五六趟减少到两三趟,运营成本一下子就涨上去了。 更关键的是安全方面,2015年巴黎恐袭之后,欧盟就发现人工核验有漏洞,没法快速比对多个国家的数据库,对“回流外国武装人员”和虚假身份的筛查能力也不够,2017年修订的申根边境法虽然要求用系统核查,但人工操作始终解决不了效率和精准度的矛盾。这次的EES系统,就是专门来解决这些痛点的。 这套系统覆盖的范围特别广,包括奥地利、法国、德国这些27个欧盟国家,还有冰岛、瑞士等4个申根区非欧盟国家,总共29个国家会分阶段启用。 法国、德国这些大国会先在部分口岸试点,小国就直接全面铺开,等过了6个月的过渡期,到2026年4月10日就会彻底取代护照盖章,以后非欧盟公民的出入境记录全靠电子系统存着。 对英国公民来说还挺特殊的,要是经多佛尔港渡轮、英法海底隧道或者“欧洲之星”入境,在英国本土的口岸就能提前完成电子登记,不用到欧盟境内再折腾。 具体的“数字安检”流程一点都不复杂,但每一步都扣得很紧。非欧盟公民入境的时候,得在自助终端或者人工柜台完成三步操作。第一步是扫描护照,读取姓名、出生日期这些关键的身份信息。 第二步是现场拍张面部照片,再采集四枚指纹形成生物识别模板。第三步就是系统自动比对信息,没问题的话就算完成登记了。不过要是已经申请过申根短期签证,指纹早就存在签证信息系统(VIS)里了,就不用重复采集,只需要拍张照片就行,能省不少事。 这些数据会存在共享的生物识别信息匹配平台里,普通的记录会保留三年,如果有超期停留这种违规情况,信息能存五年,安全性方面有严格的法规兜底。 为了提高效率,系统还支持提前提交数据,旅客通过专门的应用程序就能把个人信息传上去,到了口岸直接核验生物特征,排队时间能缩短不少,正好解决了之前机场、陆路边境拥堵的问题。 更核心的价值在安全管控上,系统会自动对接申根信息系统(SIS)、被盗证件数据库等多个平台,还能用AI技术捕捉旅客的肢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来分析异常情况,一旦发现和恐怖分子、罪犯的信息匹配,或者有过入境被拒绝的记录,会立刻标记给边检人员。 这可不是小题大做,要知道欧洲大概有5000人曾经去伊拉克、叙利亚参与过冲突,“回流人员”和“孤狼袭击”一直是安全隐患,这套系统就相当于给申根区加了一层“数字盾牌”。 在防控非法移民方面也变得更精准了。以前靠护照盖章记录出入境,很容易出现漏记或者伪造的情况,有人超期滞留之后,追查起来特别难。 现在有了电子时空记录,谁什么时候从哪个口岸入境、该什么时候离境,系统都看得一清二楚,一旦监测到超期就会自动预警,而且生物特征数据还能防止有人用假身份反复入境、滥用免签政策。 2024年德国收紧陆地边境的时候,光靠人工抽查都能看出移民相关的管控压力有多大,现在有了这套系统,边境官员不用再凭着外貌判断要不要抽查,靠数据说话既精准又公平。 虽然欧洲的民权组织担心AI检测可能会歧视残疾人,还会提高拒签率,但欧盟的立场很明确,安全是人员自由流动的前提。从2017年申根边境法修正案要求用系统核查,到2025年EES系统落地,本质上都是在平衡“开放”和“安全”这两件事。 申根区的核心优势就是人员能自由流动,但要是没有可靠的边境管控,这种自由早晚会被恐怖主义和非法移民冲垮。就像欧洲议会议员莫妮卡・马科维说的,强化外部边境就是给欧盟公民建“安全屏障”,这是必须要履行的保护责任。 现在试点刚启动,已经能看到一些变化了。英国旅客在福克斯通口岸提前登记之后,通关时间比以前缩短了快一半。布鲁塞尔机场的自助终端前,旅客不用再抱着护照排长队,扫描、拍照、采集指纹一套流程走下来还不到两分钟。 等明年4月全面启用,护照上的红色印章会慢慢变成历史,但申根区的安全系数和通行效率,反而会因为这道“数字安检”变得更可靠。这不是要关上大门,而是用更聪明的方式守住边界,毕竟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用数字化管控才是对自由流动最好的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