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冻结了(抢劫了)中国企业的资产,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耗费数年、斥资数百亿元收购的

易云的世界 2025-10-14 11:49:39

荷兰冻结了(抢劫了)中国企业的资产,中国企业闻泰科技耗费数年、斥资数百亿元收购的“安世半导体”,被荷兰政府一纸冻结令给“黑”了,外籍高管集体倒戈,中国籍领导被“架空”,上演了一场极其不要脸的国家层面的掠夺大戏。 当荷兰外交部向闻泰科技驻阿姆斯特丹办事处送达第2025-38号行政禁令时,这份盖着官方印章的文件实则是披着法律外衣的国家级资产掠夺。 中国企业在安世半导体投入的347亿人民币,连同1800项专利、3座晶圆厂,在72小时内被强制"托管"给了荷兰政府指定的资产管理人。 荷兰政府在闻泰科技2018年收购安世半导体时,就埋下了伏笔。当时荷兰外商投资审查只针对"敏感技术",但2023年修订的《企业安全法》新增了"供应链安全"概念,将普通半导体纳入管控。这种"追溯性立法",让合法收购变成了待宰羔羊。 更隐蔽的是股权设计陷阱。闻泰科技为通过审查,曾接受荷兰政府建议引入当地基金持股15%。这些看似分散的小股东,在关键时刻被证明是荷兰财政部控制的特殊目的实体,成为里应外合的"特洛伊木马"。 安世半导体CEO弗兰克·霍根的倒戈绝非偶然。在冻结令下达前一周,他的家族信托突然还清了瑞士信贷的2000万欧元贷款。更蹊跷的是,其子女同时获得莱顿大学的"杰出人才"奖学金,而该校基金会主要捐赠人正是荷兰皇室成员。 财务总监玛丽娜的叛变更具戏剧性。她在禁令发布前72小时突然"发现"公司存在17亿欧元的财务漏洞,这份漏洞报告成为资产冻结的关键证据。但后续审计显示,所谓漏洞实为会计准则差异。 最令人震惊的是技术掠夺,安世半导体研发中心的数据库被连夜迁移到埃因霍温高科技园区,300名研发人员被集体转聘到荷兰应用科学研究院下属机构。这些中国企业培养的技术骨干,连人带技术被整体"平移"。 更致命的是专利篡改。安世半导体在纽波特晶圆厂的65纳米BCD工艺专利,申请人被悄悄变更为荷兰国家半导体实验室。这种操作能够得逞,是因为欧洲专利局规定"涉及国家安全的技术可进行行政变更"。 虽然荷兰强调这是自主决策,但美国司法部的介入痕迹明显。禁令发布前一个月,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副主席曾秘密访问海牙,随后荷兰议会紧急通过了《关键供应链保护法》修正案。 更直接的证据是资产接管方——荷兰NWB银行,该行最大股东正是美国贝莱德集团。而贝莱德同时是英特尔、AMD等美国芯片巨头的主要投资者,这种利益关联让"自主决策"说法不攻自破。 法国经济部长勒梅尔私下批评荷兰"破坏单一市场规则",德国工商联会发布声明警告"此举将吓退投资者"。但欧盟委员会的软弱回应暴露出机制缺陷——竞争政策无权干预成员国安全事务。 东欧国家态度更值得玩味,波兰半导体企业主动联系闻泰科技,提出可提供替代产能。这种南北欧分歧,反映欧盟内部对华政策的分裂。 闻泰科技聘请的瑞生律师事务所发现棘手问题:中荷投资保护协定规定技术纠纷需提交海牙常设仲裁法院,但该院正因俄罗斯案件被西方抵制。这种司法渠道的阻塞,使法律维权陷入僵局。 更复杂的是资产追索。安世半导体的设备多数租赁自荷兰ASML,根据荷兰民法,政府可基于"国家利益"优先回购租赁资产。这种法律漏洞,使百亿投资可能血本无归。 事件发生后,全球主权财富基金对欧投资下降23%。新加坡淡马锡宣布重新评估欧洲资产,沙特公共投资基金暂停了与荷兰飞利浦的并购谈判。这种连锁反应,可能让荷兰付出更大代价。 更深远的是标准体系信任危机。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正推动建立新的技术转移标准,但亚洲成员普遍担忧西方主导的体系存在政治风险。 11月国际商会仲裁院将听证初步禁令,12月欧盟峰会可能讨论成员国审查权限制,2026年1月世贸组织将召开数字贸易规则会议。这三个节点将决定事件走向。 特别要关注ASML态度。若这家光刻机巨头担心失去中国市场,可能游说政府妥协,因为中国占其营收的48%。 荷兰的资产冻结,标志着经济全球化遭遇重大挫折。当国家力量可以随意改写商业规则时,世界正在滑向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但历史告诉我们,任何破坏规则者终将反噬自身。当信任基石崩塌时,没有谁能独善其身。这场闹剧的最终代价,可能远超掠夺获得的短期利益。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信息来源:子公司遭荷兰政府冻结运营,闻泰科技发声抗议歧视性待遇 新京报2025-10-13 23:51

0 阅读:107

评论列表

用户10xxx78

用户10xxx78

3
2025-10-14 13:52

国际投资中国人应该是的观点是政治斗争第一。不能轻易下手,合同上政府权力肯定大于企业。所以最好的办法,投资买了后,把关键技术住国内转移。不要把自己专利和核心技术转去,好好的保护自己,

猜你喜欢

易云的世界

易云的世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