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市早苗“陷入死局”,主动退位让贤,还能给自己留一个体面   10月4日,自民党

地缘历史 2025-10-14 11:49:13

高市早苗“陷入死局”,主动退位让贤,还能给自己留一个体面   10月4日,自民党总裁选举落下帷幕,高市早苗以28.3%的支持率胜出,成为新任总裁。   这本应是她政治生涯的高光时刻,却在短短六天内急转直下。   10月10日,公明党宣布退出执政联盟,26年的合作关系一夜破裂。政治现实之冷酷,远比她预想的要早到一步。   日本政坛向来讲究平衡术。高市的强硬路线和麻生派的集权思路本就与公明党格格不入。   她在选举中的胜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安倍派与麻生派的合力扶持,却也因此埋下了执政路上的不安定因子。   拒绝妥协,是她的标签,也是她的枷锁。公明党提出的三项合作条件并不苛刻,更多是为了在选民面前保留立场。   但高市在政治资金问题上一寸不让,在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模糊以对,在外国人政策上拒绝让步。   她更像是在向麻生派和保守选民交代,而非在谋求一个可持续的执政格局。   尤其是在任命萩生田光一等涉“黑金丑闻”的议员进入高层后,高市的用人逻辑彻底击穿了公明党的底线。   这不仅是一次人事任命,更是对“政治清廉”四字的公然挑衅。她在胜选后展现出的强势,转眼便让本已脆弱的联盟彻底崩盘。   联盟破裂的那一刻,她的总裁身份变成了一个沉重的政治包袱。自民党失去公明党后议席骤减,仅剩196席,距离众议院过半数还差37席。没有过半,就没有稳定政权。   高市的首相指名选举也因此被迫推迟,从原定的10月15日延后至20日以后。每一天的拖延,都是对她执政能力的质疑。   更让人尴尬的是,在野党正在加速整合。立宪民主党、国民民主党、日本维新会频繁接触,试图推举统一候选人。   如果对手成功组建联合阵线,高市即便勉强当选,也将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跛脚首相”。   政策推不动,法案过不了,连东盟峰会这种外交场合都可能因准备不及而失分。   她的困境不仅在于外部,党内的反对声也越来越大。   船田元的“政变”提案迅速得到部分中间派支持,石破茂、小泉进次郎等温和派被频频点名为“接盘人选”。   更有自民党参议员公开表示“后悔推出高市”,这在一向讲究党内团结的自民党内部,已是极罕见的表态。   不仅如此,高市的支持率也开始下滑。初期公布支持率为66%,随后跌至53.6%。年轻群体和女性选民的支持度更是垫底。   她的强硬保守立场不仅未能凝聚人心,反而在关键群体中激起反感。这种趋势,若不及时扭转,将成为她执政路上的致命伤。   她本有机会缓和局势。哪怕在公明党提出要求时稍作妥协,哪怕在任命问题上做出调整,哪怕在靖国神社参拜问题上明确表态,都不至于局势发展至此。   但她没有。她选择了一条最具风险的路线,用强硬回应挑战,却忘了政治的本质是妥协与合作。   她错判了公明党的底线,也错估了在野党的耐心。   她以为自己可以用党内高票撑起一个稳定政府,却忽略了自民党早已不再是那个可以一家独大的政党。   现实已经摆在眼前:没有联盟,就没有多数;没有多数,就无法执政。   更大的风险在后头。10月26日起,她将密集出席东盟峰会、接待特朗普访日、参与APEC会议。   一旦国内局势未稳,外界将对她的执政能力产生根本怀疑。更别提靖国神社秋季祭即将开始,她若参拜,将彻底引爆外交危机;若不参拜,又会被保守派视为“软弱”。   她已站在悬崖边上。此时此刻,退位让贤,或许是她唯一能体面收场的方式。   若由她主动交棒,不仅可以维持党内基本团结,还可能以“成全大局”的姿态赢得舆论一丝尊重。   她若坚持到底,最终失去的不只是权力,还有她多年经营的政治人格。   日本政治正在经历一次结构性动荡。高市的困境不是偶然,它反映出自民党内部派系权力的失衡,也揭示出传统执政逻辑的崩塌。   一个靠派系推动上位的总裁,若无法整合内部、协调外部,终究只能成为一个过渡人物。   她的对手已开始布局,她的盟友已悄然远离,她的权力基础正在崩塌。   她若此刻主动退场,或许还能保留最后的尊严;若执意前行,结局只会更加难堪。   政治世界没有永远的胜者,但有时候,一个体面的退场,也是一种高明的胜利。

0 阅读:85
地缘历史

地缘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