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

史鉴奇谈 2025-10-14 10:03:02

美国商界人士卡梅隆·约翰逊发出警告:一旦我国对医药、对生物技术、对化工产品出口进行限制,美国经济将遭受重创。   全球原料药市场规模早突破两千亿美元,中国一家就占了近40%的份额。这意味着从美国超市货架上的感冒药,到医院里用的抗癌药,其最核心的“药引子”十有八九都带着“中国制造”的印记。   美国制药企业早就把供应链深深扎进了中国市场。像辉瑞、默克这些巨头,旗下超过60%的常用药品原料药都依赖中国进口。不是他们不想找替代,而是中国原料药的性价比和供应稳定性,全球没几个国家能比。   原料药这东西看着不起眼,却是药品生产的“咽喉”。没有它,再先进的制药车间也只能停工待料。美国本土的原料药产能早就跟不上需求,过去二十年里,本土生产份额从40%掉到了不足15%,剩下的缺口几乎全靠中国填补。   就拿青霉素来说,中国的产量占全球90%以上。美国医院里每天用的青霉素类抗生素,原料基本都来自中国的几家龙头企业。要是这根供应链断了,美国市场上的青霉素价格能在一周内翻十倍,甚至出现断供。   更要命的是特种原料药。那些用于治疗罕见病、肿瘤的小众原料药,全球能生产的厂家屈指可数,中国往往是唯一的稳定供应方。美国一家药企曾试过找印度替代中国的某款抗癌原料药,结果生产出来的产品纯度差0.1%,根本达不到药用标准,最后还是得回头求中国供应商。   中国原料药产业的优势可不是一天两天堆起来的。从上游的化工原料配套,到中游的发酵、合成技术,再到下游的质量管控体系,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山东、浙江那些原料药产业集群,一个地区就能搞定从基础化工到成品原料药的全流程,这种产业生态美国短期内根本建不起来。   美国制药业对中国原料药的依赖,早就渗透到了经济的毛细血管里。整个美国医药行业直接雇佣了超过280万人,间接带动的就业更是超过千万。一旦中国限制原料药出口,首当其冲的就是这些岗位。   2023年曾有过一次小规模的原料药供应波动,中国某款维生素原料药因环保升级减产,美国市场上相关保健品价格立马上涨30%,几家中小药企甚至因为断料被迫临时停产。这还只是单一品种的小波动,要是全面限制,后果不堪设想。   美国政府不是没意识到风险,前几年推出过“原料药本土化计划”,想砸钱把产能迁回本土。但现实很骨感,建一个符合GMP标准的原料药厂至少要3-5年,投资动辄数亿美元,而且美国本土的化工人才缺口很大,就算建好了也未必能招到足够的技术工人。   更尴尬的是成本问题。中国原料药的生产成本比美国本土低40%-60%,就算美国企业勉强实现本土化生产,生产出来的药品价格也得大幅上涨。这对于已经被高药价困扰的美国民众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医保体系也会面临更大的压力。   约翰逊的惊惧背后,是美国医药产业深深的无力感。他们清楚中国手里握着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关键筹码”。医药行业不像其他产业,能轻易找到替代品或者快速转移产能,它的供应链韧性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积累。   现在美国市面上的处方药中,有超过80%的品种含有中国产原料药。从高血压患者每天吃的降压药,到糖尿病患者用的胰岛素,再到儿童接种的疫苗,都离不开中国供应链。这种全方位、深层次的依赖,让任何一个理性的美国商界人士都不敢掉以轻心。   卡梅隆·约翰逊的警告,其实是给美国政府提了个醒。要是继续在贸易领域搞单边主义,试图对华搞技术封锁或产业脱钩,最终受伤的很可能是美国自己的经济和民众福祉。毕竟在原料药这个关乎生命健康的领域,中国的地位早已不是轻易能撼动的了。

0 阅读:43

猜你喜欢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