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亳州一位有十年医院工作经验的医生爸爸,在得知儿子考了61分后,激动地高呼“光

笔尖下说法 2025-10-13 15:02:23

安徽亳州一位有十年医院工作经验的医生爸爸,在得知儿子考了61分后,激动地高呼“光宗耀祖”,当即带全家下馆子庆祝。这位爸爸因见惯生死离别,秉持“健康快乐优先于分数”的佛系教育观。此事引发全网热议,有人点赞其情绪价值给得足,也有人表示不解。从法律层面看,这种教育方式恰好契合《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要求,更给深陷“鸡娃”焦虑的家长们上了生动一课。 一、现场太真实!61分的试卷,换来全家狂欢 10月11日,安徽亳州的一段家庭监控视频刷爆网络。画面里,孩子妈妈拿着试卷兴奋地冲向沙发上看电视的丈夫:“梁医生,你儿子考了61分,终于及格了!” 听到消息的爸爸瞬间弹起身,双手高举,满脸通红地大喊:“我的孩嘞,光宗耀祖啊!”一边说着一边就要给爷爷奶奶打电话报喜,还立马拍板:“今天必须下馆子庆祝!” 饭桌上摆满了孩子爱吃的菜,全家人的笑容藏都藏不住,那股兴奋劲儿,比中了大奖还热闹。 或许有人会疑惑:61分刚过及格线,值得这么大张旗鼓吗?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分数对孩子来说有多不容易——此前他的成绩一直徘徊在及格线以下,这次61分,是挑灯夜读换来的突破,是实打实的进步。而这份“小题大做”的庆祝,根源全在爸爸的特殊职业经历里。 这位梁医生在医院工作了十来年,每天直面生离死别,见过太多因压力崩溃的孩子,也见证过因教育内耗破碎的家庭。“看惯了生死,才明白健康快乐比什么都重要。成绩只是参考,孩子尽力就行,我不会刻意‘鸡娃’。”他的话里没有大道理,却透着最实在的清醒。 二、法律撑腰!“不鸡娃”不是放任,是合规 不少家长纠结:对成绩太佛系,会不会耽误孩子?其实反过来想,逼着孩子刷题、报满补习班,才真的可能“违法”。 2022年实施的《家庭教育促进法》第22条明确规定,家长应当合理安排孩子的学习、休息、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避免加重未成年人学习负担。现实中,有些家长把“分数至上”挂在嘴边,孩子考差了就打骂,周末全被补习班占满,连吃饭都要催着“快点,别耽误做题”。这种做法看似“为孩子好”,实则已经触碰了法律红线。 梁医生的“佛系”恰恰踩在了法律的平衡点上。他不是不管孩子学习,而是更关注“努力的过程”:孩子为了及格熬夜刷题,这份付出被看见、被肯定;考到61分的进步被放大、被庆祝。这种方式既符合法律对“合理安排学习时间”的要求,更呼应了法律背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核心目的。 要知道,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已达24.6%,其中重度抑郁为7.4%。很多时候,压垮孩子的不是分数本身,而是家长过度的期待和否定。法律禁止加重学习负担,本质上就是在给家庭教育“降温”,提醒家长:比起分数,孩子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守护。 三、网友吵翻了!两种声音都很真实 这事在网上吵得火热,两种观点针锋相对,却都戳中了家长们的心声。 力挺派:情绪价值给到位,比满分更珍贵 多数网友站在了医生爸爸这边,觉得这种教育方式才是“人间清醒”。 “这才是正确的教育观!孩子需要的是鼓励和认可,不是被分数绑架。在这样的家庭长大,孩子肯定很幸福。” 有网友调侃:“考61分就下馆子,那考100分不得办个大派对?不过说真的,这种肯定比骂一万句都管用。” 还有人结合教育心理学分析:“这就是‘进步-认可-再进步’的良性循环啊!对后进生来说,61分的突破,比学霸考90分的价值大多了。” 担忧派:怕孩子满足现状,以后跟不上 也有少数家长提出顾虑,觉得庆祝“及格”有点过了。 一位家长留言:“鼓励进步是好的,但61分毕竟只是刚及格,这么庆祝会不会让孩子觉得‘差不多就行’,以后不想再努力了?” 还有人坦言:“道理都懂,但身边人都在鸡娃,自家孩子考61分,实在笑不出来,就怕他以后升学跟不上。” 对此,梁医生的回应很实在:“我们庆祝的是进步,不是61分这个数字。如果下次考60分,我们会一起分析原因,再鼓励他努力。”这种“有原则的佛系”,既没放任孩子躺平,也没给孩子施压,恰好化解了担忧。 结论:61分的庆祝,该刺痛谁? 梁医生一家的“沸腾式庆祝”,本质上是一场关于教育本质的追问:我们到底要养出怎样的孩子? 是考满分但不敢表达真实情绪的“乖孩子”,还是有点小缺点但阳光开朗的“普通人”?答案其实藏在每个家长的心理。数据不会说谎,当“鸡娃”成为常态,青少年心理问题也在增加;而那些被肯定、被理解的孩子,反而更有动力面对挑战。 这位医生爸爸的智慧,不在于“61分该不该庆祝”,而在于他守住了教育的底线——先成人,再成才。健康的身体、阳光的心态,这些比分数更能支撑孩子走得远。 最后想问问大家:如果是你家孩子考了61分,你会怎么对他?是骂他“怎么才考这么点”,还是像梁医生一样,夸他“你真的很努力”?来评论区聊聊你的教育观!

0 阅读:40
笔尖下说法

笔尖下说法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