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意思,这战争会不会扩大呢,我们拭目以待。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透露将向乌克兰提供可以打击莫斯科的战斧巡航导弹,不过由欧洲国家出钱。 有分析认为,欧洲是乐意出这笔钱的,因为这将有可能把美国拖下水。但俄罗斯要是不想把战争闹大、又不能动核武器,手里的反制牌确实没几张能打疼对方。 先说大家最熟悉的能源牌,这曾是俄罗斯最拿得出手的家伙事,2014 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就用过暂停 “南溪” 项目这招,本想拿捏欧洲的能源命门。 可现在早不是当年了,2023 年俄罗斯天然气出口已经跌了 25.1%,可欧洲那边照样能从印度、土耳其手里买到转口的能源,甚至欧盟国家的钱还通过阿联酋的转口贸易流回了俄罗斯,等于俄罗斯自己给欧洲留了后门。 更关键的是,能源收入是俄罗斯国防开支的底气,2024 年石油相关税收就有 894 亿美元,要是真把能源通道彻底卡死,先疼的可能是自己的军费账本,这能源王牌耍起来实在有点投鼠忌器。 再看经济反制,这些年俄罗斯为了扛制裁也算下了功夫,搞卢布结算机制让汇率稳住了,和中国、印度的本币结算率都冲到 95% 和 40% 了,还建了 SPFS 支付系统替代 SWIFT。 可这些说白了都是被动防御,用来保住自己不垮还行,真想反制美欧根本够不着。美欧的制裁没打垮俄罗斯,靠的是 “全球南方” 帮忙填窟窿,2021 到 2023 年欧洲对中亚的出口翻了一倍,很多货最后还是流进了俄罗斯,布鲁盖尔研究所都挑明了是新兴国家补了缺口。 这就像两个人打架,一方挥拳过来,另一方只是架起胳膊挡了一下,虽然没受伤,但根本没还手的力气,所谓的经济反制成了 “自嗨式防御”。 军事上的选择更窄,总不能直接打北约国家,那就只能盯着乌克兰境内的援助物资打。可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都承认北约在乌直接操作武器系统,还提供卫星数据,就算消灭了 5800 多名外国雇佣兵,北约的援助照样源源不断。 俄罗斯自己的军工生产还得靠阿联酋转口的集成电路和微芯片,真把反制力度提上去,搞不好先断了自己的零件供应。之前打击运输线的动作也没见多大效果,战斧导弹该来还是要来,这种打不着主谋、只能揍揍代理人的打法,就像挠痒痒,根本阻止不了美欧扩大冒险。 网络攻击听起来挺唬人,俄罗斯确实建了网络部队,也搞了主权互联网法,甚至练过断网演习。可现实是 2018 年以来俄罗斯关键基础设施遭了 172 亿次网络攻击,自己的国家电网、卡巴斯基实验室都被打过,防御尚且吃力,主动反击的能力可想而知。 美欧的网络技术本就占优,俄罗斯就算发动攻击,最多搞点小破坏,根本伤不到对方的核心利益,反而可能引来更猛烈的报复,这种得不偿失的买卖自然没法作为主要反制手段。 外交上更是没什么牌可打,虽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但美欧早就把俄罗斯踢出了八国集团,在国际上到处孤立它。想联合 “全球南方”?这些国家大多不想选边站,就算和印度贸易额要冲到 660 亿美元,人家也只是冲着便宜能源来的,不可能跟着俄罗斯对抗美欧。 法国当年倒是想过缓和制裁,可现在欧洲国防开支都要涨到 GDP 的 3.5% 了,军工股涨得飞起,战争机器一旦转起来,个别国家的松动根本改变不了大局,俄罗斯想靠外交破局基本是空想。 说到底,俄罗斯这些年的操作都是围绕 “不垮掉” 做文章,2024 年 GDP 增长 4%、失业率 2.3% 的成绩,是扛住制裁的证明,却不是能主动反制的底气。 手里的牌要么是伤敌一千自损八百的双刃剑,要么是只能被动防御的盾牌,在不扩大战争、不用核武器的红线里,确实没法拿出像样的反制手段,只能看着美欧把战争风险越推越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