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有意思的是,在中国稀土管制之后,台积电、三星要想给美国代工芯片,必须拿到中国的出口许可证。因为如果中国不提供稀土,它们将无法生产。 稀土在芯片中的地位,不是简单的原材料那么容易替代,稀土对高速切削、磁性、导电性等多个极端要求都有不可或缺的贡献。 不止芯片,用在光刻机、离子注入设备、刻蚀系统这样“大块头”的核心器件里,稀土元素配比和纯度都有技术壁垒。 没有中国的稀土,连设备修都修不好,别说搞升级、扩产,芯片代工巨头再强,也是供应链的“下游客”。 台积电、三星这些企业,它们能给全球大客户代工,是因为工艺好、管理强,设备先进。 但这些设备和工艺背后的原材料资源才是耐人寻味的隐形“枢纽”,美国想让本土芯片产能自主,甚至要扶持本地代工厂,表面上是强芯计划,本质上还是想绕开对中国供应的依赖。 只是芯片不是拼装汽车,哪怕专利技术到手,要把每个环节都切断与中国联系,难度远远超过硬件制造本身。 如果中国限制稀土出口,那么台积电、三星这些企业,想把芯片产线搬到美国,哪怕全套设备跟过去,原材料依赖却绕不开中国审查。 各国的稀土布局最后还是绕不开中国,日本曾疯狂提升本地稀土回收、加工技术,但高端应用领域,纯度稳定性还是无法和中国匹敌。 欧盟也鼓励绿色开采,结果应对气候要求费用暴增,根本不敢和亚洲“价格战”。 澳大利亚确实有资源,但规模、精炼难度摆在那里,最后依旧要跨国合作到中国来提纯。 原材料环节其实才是“高地”,但全球大多数企业因为分工细致,往往忽视了这个隐形的接口。 从科技专利到金融运作再到供应链管理,资本市场往往更关注能否突破极限技术,却很少审视原材料的“腰板”到底扎实不扎实。 就在去年底,美国曾叫停一批对高端半导体设备的出口,理由是担心中国芯片升级。 其实中国面临的是双重挑战:技术核心需要突破,材料供应也在制衡全球消费,中国手握稀土牌,不一定完全卡死别人,但绝对能影响产业节奏,甚至以许可证的形式嵌在规则里,要求全球厂商不得不“排队拿票”。 但如果台积电这样的巨头要为美国本地建厂,材料端和工艺端真的就是“看谁更能撑住气场”。 国内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只靠设备是不够的,真正能“把控命脉”的,还是牢牢抓住那些不易替代的原料。 仔细观察芯片与材料的关系就能看出来,未来各国必然会进一步加码原材料策略。 芯片不是快消品,哪怕技术每年进步,也绝不意味着供应链能快速替换。 台积电与三星确实是制造巨头,但在稀土话题上,他们也只能等中国点头。 全球科技的竞赛远没有表面上那么热闹,材料牌才是每个巨头最敏感的“传感器”。 其实材料管制和技术竞争本质一样,都是对综合实力的考验,只是很多人习惯性忽略了材料这块看不见的“护城河”。 芯片这个行业的“门槛”不在于谁能发明下一代工艺,更在于谁能牢牢掌控住核心原料。 美国再怎么提本地制造,最后都必须和中国“打交道”,否则整个产业链都可能面临突发断点。 中国会不会继续加强原材料管制,对全球芯片产业产生更深远影响? 信息来源:凤凰网《此轮稀土管制威力巨大!可阻断台积电对美出售先进芯片》
在中美芯片竞争这事上,日本人瞅见个挺有趣的情况:美国一门心思拿高端芯片要和中国比
【2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