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雷锋被木杆砸中头部不幸牺牲!40年后,现场鉴定人说出了事故细节:难以释怀,本来能救回的!那一天,到底发生了什么? 1962年8月15日,雷锋和乔安山驾驶着解放战车,去往工地执行任务,回来已经是午饭时间,雷锋和他商量先洗车再回连队,这样下午出任务就方便很多,但是乔安山不肯,因为他太饿了想着赶紧去吃饭,奈何他拗不过雷锋,只好同意了。 之后二人开着车前往炊事班外面的水龙头那里,但是要去那里洗车的话得先经过九连营房的房前的土路,那里有一排晾衣架,但是有一个晾衣服的木头竖在入口处,他们不得不先拐个直角弯在进去,但是直角弯也不是一次就拐进去了。 于是雷锋就下车给乔安山指挥着,他站在汽车前面给他指挥着左右进车,离那根晾衣杆只有两米的距离,车子可以越过那根晾衣杆后乔安山回头看班长雷锋给他比了一个通过的手势,他就接着往前开了,就在这时。 耳边突然想起了咔嚓一声响,他察觉大事不妙,猛地回头看去,只见他的班长已经静静的躺在地上,不远处那根木杆已经断裂,他急忙刹车,跑到雷锋身边看到他呼呼的喘着气,已经不省人事了,他急忙将他送往医院。 雷锋被火速送往抚顺的职工医院,奈何这里条件有限,只好转院到沈阳军区的医院,路程用了长达五十分钟早已错过了最佳抢救时间,雷锋也永远的闭上了眼睛,事后经医生诊断,雷锋因头部太阳穴遭受重击导致颅内骨折因此大量出血而死。 事后经调查发现那根木棍是从底部折断的,在车上也发现了明显的剐蹭,但是又勘察了现场发现地面不平,汽车进入后导致车辆倾斜挤压到木桩底部,再加上铁丝的反方向拉扯力,这才导致悲剧发生。 乔安山为此自责不已,他认为造成此次事故是因为他的驾驶不良才导致的,虽然指导员已经说过了不是他的责任,但他还是为此事陷入了深深的自责,要知道雷锋不仅是他的班长,还是他的好哥哥啊,他能不自责吗。 回首往昔,雷锋从小便出生在一个贫苦家庭,家中排名老二,父亲是被日军所害,母亲在雷锋六岁时上吊自杀了,他的哥哥在工作途中不小心把胳膊弄伤,但因没钱医治而死,而弟弟是在河边玩耍时不小心溺水而亡,自此雷锋变成了一名孤儿。 此后雷锋一直在给地主干活,放牛割草,后来被赶了出来,在湘江流浪,直到1948年,家乡解放了,九岁的雷锋在一所破庙里被找到,随后便投入了家乡的反建斗争,还当上了儿童团团长,他看到路过的解放军队伍在村里休息,便萌生了一个当兵的愿望。 1956年,雷锋在乡政府做通讯员,后来又被推荐去做公务员,并被评为模范工作者,后来他在农场做过拖拉机手,又在鞍山做过推土机手,又在弓长岭焦化厂大显身手,在一次雨季因防洪堤损坏,眼看着大量的洪水就要冲出来,雷锋带着伙伴们不惧困难的上前修复。 最终保住了厂里7200袋水泥保住了损失,1959年,新一年的征兵工作开始,雷锋积极的响应号召准备入伍,但是因为他从小缺乏营养,导致他个头矮小,跟着他报名的一批人个个身强体壮,但又因为雷锋在工作期间表现优异,所以就破格录取了。 1960年初,20岁的雷锋接到了入伍通知书,他开心的又蹦又跳,开心极了,他实现了从小的梦想,随后新兵一同来到新兵连,作为新兵代表他在欢迎战友入伍大会上积极演讲。此后他的军旅生涯正正式开启了。 他永远都是最努力最开朗的,因为个子矮小导致他在投弹训练中一直不及格,他并没有气馁,他常常在下训练的时候自己留下继续加练,班长问他为什么这样,为什么不去休息还留在这加练,他说我不努力能行吗,我总不能拖全班的后腿吧。 他的无私奉献值得我们学习,他曾忍着刚参加完救火行动烧伤的手,随同着战友在抗洪抢险中奋战了七天七夜,被记了一次二等功,时候他表示,如果我不上的话,我们身后的老百姓怎么办,我们作为人民的子弟兵就不能辜负全国人民对我们的期望。 直到1962年8月15日,雷锋同志再一次协助倒车时不幸身亡,年仅22岁,17日时抚顺市展开了对雷锋的追悼会,现场近十万人的同志将雷锋送入了烈士陵园,至此i,雷锋同志的军旅生涯结束了,他在活着的时候嘴边常常挂着一句话,是钉子总能发光,他做到了,他用事实证明了,只要肯专心的干,你总能发光。 事后经商讨决定,命名雷锋同志先前所在的班级为“雷锋班”,毛主席在《中国青年》上亲笔写下“向雷锋同志学习”,如果雷锋同志能看见的话该有多高兴啊,他此生的梦想就是想见毛主席一面。 1963年3月5日,各大报纸纷纷登刊了毛主席致的词,事后并决定以后每年的3月5日为“学雷锋日”,雷锋这名字从此变成了一种精神,他无私奉献,平凡中又体现出了伟大,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光发热。 信息源:辽沈晚报:当年雷锋受伤亲自组织抢救 如今96岁的她讲述雷锋的故事
1962年,雷锋被木杆砸中头部不幸牺牲!40年后,现场鉴定人说出了事故细节:难以
阿秋手作
2025-10-13 11:54:5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