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石牺牲41年后,女儿才读懂密令,泪流满面:爸,我错怪了你半生 1949年,赴台前夕,吴石将家变成了最危险的情报站。他要求16岁的次女吴学成在凌晨时分,将一份标有红蓝线的台湾防御部署图送出。女儿因迟到被老师罚站,回家后面对的,却是父亲冰冷的追问:“东西送到了吗? 你想想啊,一个16岁的小姑娘,刚在学校挨了罚,心里本就委屈得慌,回家想找父亲诉诉苦,哪成想迎来的是这么一句不带丝毫温度的质问,换谁能不难受?吴学成当时眼眶一红,带着哭腔反驳:“我被老师罚站了,哪有时间送啊!”可她哪里知道,父亲这句追问背后,藏着多少生死攸关的紧张。 吴石当时眉头都拧成了疙瘩,他盯着女儿,语气依旧严厉,却没人看到他眼底一闪而过的焦急,毕竟那份图里的每一条红蓝线,都关系着后续解放台湾的关键部署,容不得半点差错。他不能跟女儿解释太多,因为这种事多一个人知道,就多一分危险,哪怕是自己的亲闺女。 后来吴石赴台,临走前也没跟家人多说什么,只是简单叮嘱了几句要照顾好自己,那时候吴学成心里还憋着气,觉得父亲一点都不关心自己,连离别都这么冷淡。她哪能想到,父亲这一去,就再也没能回来,而且是以“叛国者”的罪名被处决,这顶帽子,让他们一家人在往后几十年里都抬不起头。 吴学成长大后,心里对父亲的误解越来越深,她总觉得父亲是不是真的做了什么对不起国家的事,不然怎么会落得那样的下场。她甚至不敢在别人面前提起自己的父亲,这份压抑,一憋就是四十多年。 直到1990年,相关部门公开了吴石的事迹,那份当年让她送出去的密令也随之解密。当吴学成捧着那份泛黄的文件,看着上面熟悉的红蓝线条,还有父亲当年匆忙写下的备注时,眼泪瞬间就决堤了。她这才明白,当年父亲的冰冷,是因为肩上扛着比家庭更重的责任;当年的严厉,是因为情报工作容不得一丝懈怠。 她一边哭一边捶着胸口,嘴里不停念叨着:“爸,我错怪了你半生啊!”她终于懂了,父亲不是不关心她,而是不能;父亲不是“叛国者”,而是隐姓埋名的英雄。那些年她心里的委屈和怨恨,在这一刻全都变成了对父亲的愧疚和敬佩。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蔡孝乾的交通员刘青石,是“台湾扑杀红色时代”最后一个被捕的地下党员。晚年,刘青石
【5评论】【21点赞】
zy
致敬英雄
smr5595
英雄永垂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