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刚刚接入北斗系统,结果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立马出来澄清,说这只是

不吃药的五块 2025-10-12 08:46:55

伊朗刚刚接入北斗系统,结果航天研究所所长瓦希德·亚兹达尼安立马出来澄清,说这只是“临时性接入”,还信誓旦旦地表示三到五年内要搞出自己的导航系统。 这个表态背后,其实透着一股紧张和焦虑,对伊朗来说,核心问题不是能不能用导航,而是必须完全掌控这个技术。 他们长期受到美国GPS的干扰和安全威胁,所以对任何外部系统都特别敏感,哪怕对方再友好,心里也总觉得不踏实。 要明白,GPS在伊朗留下的记忆是深刻的,过去,美国和以色列的情报机构被指控利用GPS定位漏洞,精准锁定伊朗的军方高层和核专家进行暗杀。 对伊朗军方来说,导航信号不仅仅是找路工具,更是军舰、无人机、导弹的核心命脉,一旦信号被切断或操纵,整个作战系统就可能瘫痪。 正因为这个原因,伊朗革命卫队对航天项目高度介入,他们很清楚,即便北斗再可靠,关键时刻“钥匙”不在自己手里也不行。 在地缘政治的棋局上,任何依赖都可能成为弱点,伊朗必须追求导航系统的完全自主,这是一种安全焦虑下的必然选择。 当然,雄心和现实之间有差距,伊朗的航天事业虽然早有基础,60年代加入国际卫星组织,70年代成立遥感中心。 近年来动作频繁,但离建成全球覆盖的导航星座还有很长路要走,全球导航系统至少需要24颗卫星在上空稳定运行,并配套地面站和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 而伊朗目前只有十多颗低轨实验卫星,寿命短,还谈不上组网,加上长期制裁,芯片和关键材料进口困难,本土团队只能靠国内高校培养。 伊朗官方说三到五年就能拿出系统,更多是政治鼓舞和士气动员,现实中至少需要十年时间,第一步可能是先用十颗卫星建立覆盖中东和波斯湾的区域导航系统。 在这个过程中,北斗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它既是暂时解决问题的“拐杖”,又是发展本土系统的“陪练”。 有了北斗,伊朗无人机和军舰不用再依赖GPS,港口、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也能使用稳定信号,这让伊朗在技术上暂时站稳脚跟,同时在应用中积累经验。 更长远的作用是,伊朗可以“边用边学”,把北斗模块捆绑在向非洲出口的设备中,在实际使用中发现问题、积累数据,为自研导航系统提供参考。 这也激励国内年轻人投身航天专业,为未来自主导航储备人才,所以伊朗一边高调宣布自研,一边实际使用北斗,这完全是一种策略。 他们既要维护国家面子,不让外界觉得完全依赖中国,也要通过北斗的应用经验推动本土航天发展。 参考资料:观察者网

0 阅读:39
不吃药的五块

不吃药的五块

旧曲重听记忆闪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