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基因铸魂叫河镇:红军精神赋能乡村振兴新实践
伏牛山深处的栾川县叫河镇,两山夹峙间的川道里,田园风光如铺展的画卷,一面鲜红的党旗在晨光中格外醒目,“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八个大字,不仅镌刻在墙面,更像是从这片土地的红色记忆里生长出来的印记。
这里曾是红二十五军长征途经的重要节点,1934年12月4日的故事至今仍被人传颂。刚经历独树血战、又在木札岭打了漂亮伏击战的红军队伍,西行至叫河宿营时,陷入了前有堵截、后有追兵的绝境——不到三千人的队伍,被三万敌军层层包围。危难之际,当地小货郎陈廷贤挺身而出,带着将士们沿着“七十二道水峪河,二十五里脚不干”的深涧峡谷,硬生生闯出了一条生路。这位普通百姓后来被载入军史,成了人们口中“军史布衣第一人”,如今在红军长征路边,他的雕塑静静矗立,像是在继续守护着这片曾拼过命的土地。
重走这段长征路,最动人的莫过于红色记忆与今日新风的交融。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春风吹过叫河,昔日的深山村落换了新颜:山川田野间,错落的“小洋楼”成了新风景;山村里的大嫂把自家院子改成农宿,笑着招呼来客:“俺们这儿凉快,三伏天晚上睡觉都得盖被子!”当年红军走过的路边,如今栽满了果树,春日里漫山花开满川,夏秋时枝头挂满甜果,风里都带着丰收的香。易地扶贫搬迁让村民住上了好房子,小城镇建设让集市更热闹,线上线下的商品摆满货架,百姓的日子过得踏实又红火。
红色基因从不是陈列的历史,而是滋养未来的养分。如今的叫河镇,正沿着当年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路,打造“红军长征文化公园”。未来,这里将成为一条弘扬长征精神、传播红色基因的文化旅游产业带,让红军当年的信念与勇气,继续陪着叫河人走向更富足的明天——山还是那片山,河还是那条河,但红色精神早已化作这片土地的底气,让每一步前行都有了更坚定的方向。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