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52岁的金庸出轨16岁林乐怡,他和妻子离婚,妻子说:“离婚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答应我”,令人意外的是,金庸没经过林乐怡的同意,直接满口答应!
这位提出条件的妻子,是金庸的第二任妻子朱玫,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香江才女”。没人想到,这个后来在医院孤独离世的女人,曾是金庸事业上最硬的靠山。
1950年,32岁的金庸刚结束第一段婚姻,遇见了17岁的朱玫。那时的朱玫出身优渥,英文流利,本身就是圈内知名的女记者,完全不是依附男人的菟丝花。她不顾父母反对,没要嫁妆就嫁给了还没成名的金庸,甚至为了他和家人断了联系。
《明报》初创那几年,是朱玫用尽全力撑起来的。报社入不敷出,她变卖自己的嫁妆补窟窿;金庸忙着写稿和社评,她每天清晨坐轮渡从九龙跨到香港岛,把热饭热菜送到金庸手上;四个孩子的吃喝拉撒、家里的大小琐事,全由她一人打理,夜里还得帮金庸校对错别字。
老同事罗孚后来回忆,“朱玫协助他创业,尽了很大的力”,这话半点不虚。可谁也没料到,《明报》站稳脚跟,金庸成了家喻户晓的武侠大师,他们的婚姻倒先塌了。
林乐怡的出现很偶然。她是越南华裔,父母破产后举家迁到香港,16岁就在快餐店当服务生。
那天金庸因事业压力郁闷买醉,林乐怡温和的问候戳中了他——和强势能干的朱玫比,这个年轻女孩的崇拜让他找回了被需要的感觉。金庸开始频繁光顾那家店,后来甚至追到澳大利亚,打动了一度想躲避的林乐怡。这段私情藏了许久,终究还是被朱玫撞破。
朱玫没哭闹,只是异常冷静地提了离婚。金庸慌了,他怕离婚影响《明报》声誉,更怕被公众指责,还托好友倪匡说情,结果被朱玫用扫帚赶了出去。
更戳心的是,远在美国留学的长子查传侠得知父母要离婚,加上自己感情受挫,竟选择了自杀,年仅19岁。丧子之痛成了压垮这段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朱玫看着眼前这个男人,一字一句地说出了两个条件:“给我应得的财产补偿,林乐怡必须做输卵管结扎,这辈子不能有孩子。”
她的心思太明白。四个孩子里,长子没了,剩下的三个不能再被忽视。一旦林乐怡生下孩子,自己的儿女在金庸心中的分量只会更轻。金庸几乎没犹豫就答应了,他或许对朱玫有愧疚,但这份愧疚终究抵不过新鲜感。林乐怡在这件事上没有话语权,为了和金庸在一起,23岁的她接受了终生不育的代价。
离婚后的朱玫,日子过得比谁都凄凉。她性格要强,拒绝了金庸所有的帮助,哪怕后来投资失败、身患重病,宁可在铜锣湾街边摆摊卖手提袋,也不肯低头。子女们从小被她严格管教,长大后反而和金庸更亲近,渐渐和她疏远。1998年冬天,63岁的朱玫因肺痨菌扩散在医院去世,身边没有一个亲人,死亡证明还是医院员工帮忙拿的。她留下的财产,全部分给了三个孩子。
金庸后来在采访里满脸愧色地说:“我对不起朱玫……作为丈夫并不很成功。”他确实信守了承诺,这辈子没再和人生过孩子。林乐怡陪他走到最后,继承了上亿资产,可终究没有体会过为人母的滋味。
这场婚姻里,朱玫用23年付出换来了背叛,却用最后的条件守住了子女的利益,输了爱情却赢了骨气。金庸笔下的江湖满是侠义担当,可现实里的他,终究还是负了那个陪他共患难的女人。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