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一提到火神派,有些人就摇头,说什么"只会用附子杀人","是中医界的邪教"。我

飞翔说健康 2025-10-11 20:01:32

现在一提到火神派,有些人就摇头,说什么"只会用附子杀人","是中医界的邪教"。我听了就想拍桌子!这些人怕是连郑钦安先生的《医理真传》都没翻过几页,就敢在这里说三道四。今天我就给各位同道和爱好者们好好说道说道,这被骂了两百年的火神派,到底是怎么回事。

​要说火神派,得从清朝道光年间说起。那时候四川双流出了个奇人叫刘止唐,也就是刘沅先生。这位刘先生可不简单,乾隆年间的举人,集教育家、思想家、慈善家、儒学大师于一身,人称"川西夫子"。他祖上三代都是易学大师,祖父刘汝钦道号金华子,还写过《太上删正玉皇尊经》。刘先生学问渊深,以儒为宗,却又慧通三教,他的学说宗旨可以用"取坎填离"和"克己复礼"来概括,这为后来的火神派奠定了重要的哲学基础。

​就在刘止唐先生77岁那年,他收下了一个24岁的弟子,就是后来火神派的开山鼻祖——郑钦安。郑先生是四川邛崃人,嘉庆年间的秀才,本来是跟着父亲学医的。自从拜入刘止唐门墙,在怀瑾学说的哲学思想指导下,他才算真正窥得中医堂奥。这位郑先生可不得了,深研《黄帝内经》《周易》太极、仲景之学,治病立法重在扶阳,在名医辈出的晚清硬是卓然成家,被人尊为"医林圣手"。他花了70多年行医,写下《医理真传》《医法圆通》《伤寒恒论》三本书,这才真正奠定了火神派的理论基础。

​但要说把火神派发扬光大的,还得提一个人——卢铸之。这位卢先生是德阳人,光绪年间的秀才,他的姑祖父叫炎龙臣,也是刘止唐的弟子,通儒释道学,兼通医学。卢铸之少年时就跟着姑祖父学文学医,为后来的扶阳思想打下了底子。光绪十六年,也就是1890年,14岁的卢铸之在姑祖父的引荐下,到成都拜86岁的郑钦安为师,成了入室弟子。这一跟就是11年,直到郑先生去世,卢铸之可是跟老师同吃同住,得的全是真传啊!

​郑钦安先生去世后,卢铸之遵师命游历四方,跑了20多个省考察中医药状况。光绪末年,他在成都创办"扶阳养正医馆",开设扶阳讲坛传播学术思想。新中国成立后,政府调他到北京中医研究院和成都中医学院当副院长,他都以年高力衰婉拒了,最后只接受了四川省委党校医院的聘书,定为"医级中医师"。这位卢先生87岁去世前还在批注医书,真正践行了"医者父母心"的初心。

​最让人敬佩的是,卢铸之不仅自己医术高超,还培养了一大批传人。他的儿子卢永定、孙子卢崇汉都是一代名医,形成了"三代火神"的传承佳话。齐白石先生都曾为他捐刻"寿老人"名章,可见其文化影响力有多大!

​说到这里,就得提一位关键人物——彭崇善先生。这位彭老是德阳人,1931年出生,1950年入伍,军旅生涯20年。1969年因病退伍,危难之际得表叔卢永定救治。这位卢永定正是卢铸之的儿子,也是火神派第三代传人。彭崇善就此拜师,在卢永定门下苦学15年,直到老师去世。他把郑钦安、卢铸之的医学思想系统整理,写成了《郑钦安卢铸之医学临床应用讲稿》这本书。

​我为什么要费这么多口舌讲这些历史?因为现在太多人对火神派有误解,说什么"只会用附子"、"是温病派的对头"。其实人家火神派讲的是"阳主阴从",认为"人生立命在于以火立极,治病立法在于以火消阴"。这可不是简单地用热药,而是从《易经》阴阳之道和《伤寒论》六经辨证里悟出来的真东西!

​就像彭崇善先生在讲稿里说的:"附子之热,不在药性,而在医者之心。"火神派用姜桂附,就像将军用兵,有勇有谋,不是鲁莽行事。他们讲究"扶阳即扶命",把抽象的阴阳理论转化成可操作的临床路径,比如治肺病要温阳化阴,治心病要引火归源,这都是实实在在的真功夫!

​今天我要给大家推荐的,正是这本《郑卢讲稿》,这本书可是彭崇善先生耗费毕生心血写成的,首次将世代传承的郑卢医学系统化、公开化。全书17讲,先明礼法后言方药,从五脏之治到妇科杂症,每一讲都有真实病例,每一法都源于阴阳之辨。里面收录了70多个真实病例,全都是火神派用姜桂附救治重症的实录,每一方药的加减都体现了"气化"二字的精髓。

​我跟各位说句掏心窝子的话,现在懂真扶阳的中医不多了。很多人看到附子就怕,药典规定的3-15克,够干什么用?郑钦安先生当年用附子,都是论两的!当然,我不是说大家都要学用大剂量附子,而是要明白"扶阳"的真意。就像卢崇汉先生说的:"扶阳之法,非仅治病,实为护持生命真火。"

​这本书现在已经很难找到了,我也是托了好多关系才弄到几本。里面的内容可不是空泛的理论,全是能落地的真功夫。你能看到郑钦安怎么从《伤寒论》里悟出扶阳大法,卢铸之怎么把"以火立极"上升到哲学高度,彭崇善又怎么把这些转化成临床路径。不管你是临床医生还是爱好者,看完这本书都会明白:中医的根不在偏方验方,而在医理贯通。

0 阅读:61
飞翔说健康

飞翔说健康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