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西班牙共同宣布了!当地时间10月9号,中国—西班牙贸易投资对接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功召开。对接会现场气氛热烈,300多位中西企业和商协代表齐聚一堂,谈项目、谈合作、谈规划。与会现场就有9项合作项目签字落地,对接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中西经贸合作由来已久,却在近年来迎来加速期。早在1973年,两国正式建交,此后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对话机制。2005年,双方确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这在欧盟国家中走在前列。协议覆盖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推动建立联合工作组和年度磋商平台。西班牙政府通过立法便利对华投资,中国则持续扩大市场开放,形成良性互动。 近年来,这种基础进一步夯实。西班牙首相桑切斯自2023年起,连续三年访华。2023年9月,他率团抵达北京,重点考察企业园区,并参与经贸论坛,促成多项备忘录签署。2024年4月,桑切斯再度访华,强调绿色转型合作,参观新能源工厂,推动相关协议落地。2025年4月11日,第三次行程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展开,与中方高层会晤,敲定农业出口扩展计划。每次访问,桑切斯均携企业代表同行,行程涵盖工厂巡览和城市考察,确保共识转化为具体行动。这些高层互动,不仅巩固政治互信,还为经贸注入新动力。 经贸数据是合作最直观的佐证。2023年,双边贸易额达485.8亿美元,中国主要出口机械设备和电子产品,西班牙则供应农产品和化工品。2024年,这一数字攀升至505.5亿美元,增长19.7%,中国稳居西班牙欧盟外最大贸易伙伴。 2025年上半年已超过250亿美元,全年突破500亿美元已成为共识。西班牙农产品出口尤为亮眼,中国从西班牙进口优质猪肉29.5万吨,占总进口量的27.6%,价值约11.5亿美元。今年,又批准四家西班牙猪肉企业获得输华资质。 此外,橄榄油、葡萄酒、樱桃和伊比利亚火腿等特色产品,也相继获批进入中国市场,出口量逐年递增。这些举措,直接惠及西班牙农业产业链,帮助其应对欧盟内部竞争压力。中国消费者则从中获益,餐桌选择更丰富,价格更亲民。双边贸易的增长,不仅反映出互补性强,还体现了两国对开放市场的坚持。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这种稳定合作显得尤为宝贵。 中国企业对西班牙市场的兴趣日益浓厚,积极布局本地生产。2024年4月,奇瑞汽车与西班牙EV Motors公司签约,在巴塞罗那建立欧洲首家工厂,专注电动车型组装。 该项目预计创造数百就业岗位,并带动供应链本地化。宁德时代则推进电池产能扩张,2025年投资升级生产线,融入西班牙新能源生态。这些行动,为西班牙注入技术活力,帮助其转型低碳经济。西班牙企业界对此反应积极,许多商会组织访华团,寻求联合研发机会。两国在绿色领域的对接,不仅限于制造,还延伸到标准制定和市场准入。例如,电池回收协议的推进,确保环保合规,推动可持续发展。这种企业间互动,超出单纯贸易层面,逐步构建起生态圈,增强韧性。 10月9日,马德里举办的中国-西班牙贸易投资对接会,正是这种合作的高峰体现。中国商务部与西班牙经济、贸易和企业部联合主办,吸引300多名中西企业和商会代表参与。 商务部副部长凌激和西班牙国务秘书洛佩兹出席致辞,强调深化互利共赢。活动聚焦农食产品、绿色经济、机械制造和服务贸易等领域,代表们围绕项目洽谈、合作规划展开交流。 现场共签署6项采购合同、1项投资协议和2项战略合作协议,总额约3亿美元。 采购合同主要涉及西班牙农产品和设备供应,投资协议锁定工厂扩建,战略合作则覆盖新能源和服务贸易扩展。这些成果,直接源于前期共识,体现了务实作风。西班牙投资促进局局长巴勃罗·孔德在活动后表示,中国经济活力为多领域合作提供广阔空间。这种对接机制的常态化,有助于化解贸易壁垒,促进产业链融合。 此次对接会的意义,超出具体数字,更在于示范效应。在欧盟内部,西班牙作为先行者,其对华模式为其他成员国提供借鉴。欧盟整体对华贸易额2024年达8000亿欧元,但地缘因素导致波动。 西班牙通过专注互补领域,避免摩擦,保持增长势头。 中国则借此深化“一带一路”框架下欧亚合作,平衡全球布局。农产品出口的扩大,不仅稳固西班牙乡村经济,还助力中国食品安全供给。新能源投资的落地,则响应全球脱碳目标,帮助西班牙实现2030年可再生能源占比42%的计划。两国在这些领域的协同,体现了全球化红利的共享,避免零和博弈。长远看,这种伙伴关系将辐射周边,推动区域一体化。
世界顶级电池科学家帕塞里尼从德国迁往中国,全职加入南师范大 他不是来讲课
【36评论】【68点赞】
用户10xxx32
外国人的手法,引进去后慢慢折磨你,那个国家不是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