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再拒收,就断供!”波音CEO凯利・奥特博拉的一句威胁本想给中国市场施压,没

漫聊小知识 2025-10-11 17:43:57

“中国再拒收,就断供!”波音CEO凯利・奥特博拉的一句威胁本想给中国市场施压,没成想却成了“自曝家丑”。这场“威胁闹剧”彻底暴露了波音的外强中干,也撕开了全球航空格局改写的序幕。 4月19号这天,第一架波音737MAX降落在舟山工厂。机身的蓝色涂装还亮闪闪的,连迎接的工作人员都没来得及多聊几句,这架飞机就接到了“返航”指令。没过两天,第二架一模一样的飞机也跟着原路返回,甚至在关岛中途加油的流程都没差。 先说这返航的根子,根本不是中国故意刁难,而是波音自己不争气。CEO凯利・奥特博拉喊着“断供”威胁,纯属没睡醒的大话,他大概忘了中国可是波音的“钱袋子”,以前每年贡献超20%的营收,现在说断供,先掂量掂量自己2024年超50亿美元的净亏损和93%的负债率吧。 就拿这次被退回的飞机说,原本是厦门航空和中国国航的订单,都到了交接尾款的环节,可美国对华加征125%的关税后,单架飞机成本直接翻倍,以前1.1亿美元的737MAX,现在要花2.3亿美元才能拿到手,再加上后续维护的零部件还要被关税扒一层皮,哪家航司愿意做这亏本买卖?这不是违约,是明摆着不能当冤大头。 更关键的是安全这道坎,谁也不敢含糊,2019年737MAX两次空难的阴影还没散,2024年又出了舱门脱落的事,这质量谁能信?波音自己说整改了MCAS系统,改成用两个传感器、只启动一次,还加强了飞行员培训,可这些话听听就行。 中国民航局不认这个账,非要实打实的安全认证,毕竟飞机上坐的是一条条人命,不能拿“美国FAA认可”当挡箭牌。 之前全球停飞的时候,中国是最早停的,现在复飞审批最严,这不是针对波音,是对老百姓的安全负责,波音连最基本的质量关都过不了,还好意思拿断供说事儿,真是本末倒置。 再看这“断供”威胁多可笑,现在等着交付中国的波音飞机还有130架,总价值130亿美元,真要断供,这些飞机砸手里谁接盘? 马来西亚、印度跳出来说要接,纯属捡便宜没够,这些飞机是按中国航司的需求定制的,换买家得大改配置,光改装费就是笔巨款,还得处理一堆合同纠纷,最后关税成本照样要自己扛,这不是饮鸩止渴是什么? 波音心里比谁都清楚,中国到2042年要8560架新飞机,占全球需求的20%,丢了中国市场,好多生产线都得永久关停,这哪是威胁别人,分明是给自己挖坑。 中国敢拒收、不怕威胁,根本是有底气,,以前可能还得看波音脸色,现在空客早就顶上来了,2024年前三季度空客给中国交了447架飞机,波音才291架,差距越拉越大。 更别提咱们自己的C919了,2025年都交付68架了,商业飞行超4300架次,拉了68万多旅客,订单都破1200架了。 虽然C919的发动机、航电系统还依赖进口,但国产化率正在从60%往80%冲,国家投了280亿专项基金支持,假以时日肯定能完全自主,有空客当备选,还有自家孩子撑腰,波音的威胁在咱们这儿根本没市场。 这场闹剧也把全球航空格局的老底给揭开了。以前波音和空客二分天下,现在中国商飞硬是闯了进来。 波音自己作得慌,质量不过关还耍霸权,2024年交付量比前年降了21.56%,空客却越卖越好,中国航司都在悄悄“去波音化”,南航早就停了波音飞机出售计划,转头买空客。 波音在华的200多家供应商也跟着遭殃,成飞生产的787方向舵因为双重关税出口都难,这供应链是互相掐脖子,波音断供等于先掐自己。 说到底,波音的问题不在中国,在它自己,出了事故不踏实整改,反而把安全当筹码,把市场当儿戏,董事会改了架构、设了安全委员会,看着热闹,实际质量漏洞还在。 现在全球都盯着航空安全,谁还敢拿人命换利润?中国拒收不是要跟美国对着干,是守住安全底线,也是告诉波音:想做中国生意,就得拿出诚意,别搞威胁那一套。 这两架返航的737MAX就是个信号,波音要是还不清醒,接着摆老大架子,迟早被市场淘汰。 而中国航空业这步棋走得稳,不硬碰硬但也绝不妥协,一边用空客过渡,一边把自家大飞机搞起来,早晚能在全球航空市场上真正挺直腰杆。 波音的威胁闹剧该收场了,再演下去,丢的可不是面子,是整个未来。

0 阅读:59

猜你喜欢

漫聊小知识

漫聊小知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