镶宝石金冠
明嘉靖二十六年(公元1547年)
国家博物馆藏
1958年出土于江西南城明益庄王朱厚烨墓。金冠采用累丝工艺,以金丝编织成冠的主体结构。金冠长轴 7.5 厘米,短轴 6.5 厘米,由帽圈、帽盖、帽簷和帽舌四部分组成。冠底以金圈围成椭圆形,饰镂空金丝花纹,帽圈上覆盖圆形冠盖,中线处为两条拱形横筋,夹嵌九颗宝石,又有九条纵筋平均分布,与横筋组成冠盖支架。冠圈前后左右各有一片簷,后簷接两舌,簷面、簷角和舌面、舌角都嵌有宝石。冠盖横筋左右底部各有一小孔,插有金簪用于固定,簪头为伞形,簪柄刻有 “银作局嘉靖二十六年(1547 年)十月造金五钱” 字样。冠上镶嵌着红、蓝、绿等多种色彩宝石55颗。宝石种类丰富,色泽艳丽,与金色的累丝底托相互映衬,显得华贵精美。整体造型精美,工艺精湛,展现出明代高超的金银细工技艺和宝石镶嵌工艺,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与历史价值,是明代贵族服饰文化的重要体现,彰显出佩戴者的尊贵身份与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