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西哥总统辛鲍姆10月10日表示,墨西哥议会将暂缓推进对来自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近1500种产品加征关税的提案;同时,墨西哥将与中国等国就关税事宜进行磋商、修改墨西哥此前发布的关税提案。 辛鲍姆原本在9月初气势汹汹地向议会提交了一份针对中国等亚洲国家近1500种商品的加税提案,计划把汽车、纺织品、塑料、钢铁这些门类的关税最高拉到50%,结果刚过一个月,就在10月10日突然改口说“得先和中方磋商”,议会也乖乖按下暂停键,把审议工作推迟到11月底再聊。 这急转弯背后,明眼人都看得出是中方反制措施起了作用。9月25日中国商务部直接甩出两记重拳,一边对墨西哥和美国的碧根果启动反倾销调查,一边对墨方的限制措施启动贸易投资壁垒调查。 这套组合拳打出去,墨西哥国内立马有人跳脚,说真要加税不仅会推高自家通货膨胀,还会伤到本土企业,毕竟中国零件一涨价,墨西哥组装厂的成本就得飙上去,最后要么自己亏钱,要么让消费者埋单。 其实墨西哥这么折腾,本质上还是被美国掐着脖子。特朗普政府一边威胁要对墨西哥商品加征30%关税,今年7月给的90天缓冲期眼看到10月底就到期,一边又逼着墨西哥跟着美国节奏对中国亮刀子。墨西哥财政部原本还做着美梦,指望靠加税填补明年预算里37.6亿美元的窟窿,可没想到中国反应这么刚烈。 更让墨西哥肉疼的是,中墨贸易额去年都冲到1094亿美元了,中国稳坐墨西哥第二大贸易伙伴的位置,真要撕破脸,墨西哥那些靠中国零部件撑起来的汽车产业立马得瘫痪。这局面好比想割别人的肉喂美国,结果发现刀刀都在自己身上划口子。 墨西哥企业界心里更清楚,中国制造早就渗到产业链的毛细血管里了。像光伏产品,墨西哥经销商卖的30多个品牌里绝大多数是中国货;家电展上墨西哥买家都夸中国产品“功能新奇又价格合理”。甚至北部沙漠地区居民能用上冰箱,都靠中国企业建的光伏电站供电。 这种深度绑定,让墨西哥明白加税根本不是“保护本土产业”,而是自断生路。所以辛鲍姆赶紧找补,说加税不是“胁迫措施”,想和中国“携手提升关系”,这话听着体面,实则透着一股惹不起的怂。 现在压力全到了墨西哥这边,11月底重启审议前,它得绞尽脑汁把提案“稀释”到既能应付美国,又不至于激怒中国。比如缩小加税范围,或者把50%的税率砍半。但问题是,美国10月底的关税大限就要到了,特朗普要是发现墨西哥糊弄事儿,说不定反手就是30%的关税砸过去。 墨西哥被夹在中美之间,活像风箱里的老鼠,两头受气。墨西哥是真该清醒清醒了,毕竟跟着美国搞贸易保护主义,最终只会把自己的饭碗砸了。
墨西哥暂缓对中国等国加征关税当地时间10月9日,墨西哥总统辛鲍姆表示,墨西哥议会
【2评论】【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