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全球供应过剩状况加剧,油轮在海上拥堵 目前在运输途中的油轮所装载的石油量已升至 2016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这一情况令人担忧,因为这意味着周围有过多的石油而没有被消耗掉。这是彭博社本周所传达的信息,其依据的是Vortexa的数据。然而,中国却给出了不同的信息:它正在建造更多的油罐以增加其库存,而且数量相当多。这传递出的是一个不同的信息。 彭博社所引用的Vortexa数据称,目前有 12 亿桶原油漂浮在海上,正从一处运往另一处。彭博社的亚历克斯·朗利指出,这是自 2016 年以来运输中的石油数量最多的一次,这是由于主要国家产量增加所致。然而,石油漂浮在海上并不意味着它是在海上储存的,因为其他任何地方都没有存储空间。事实上,Vortexa提供的 12 亿桶数据中不包括浮式储存中的石油。然而,如果将上述总数加上浮式储存中的石油,那么海上的原油数量甚至更多——这是自 2020 年以来的最高水平,据彭博社的朗利报道。 这各景象对石油多头来说可不是个好兆头。对生产商来说也是如此。这一景象表明,海上大部分的石油正从一个地方被运往另一个地方,目的是寻找买家,而非在交易达成后从卖方运往买方手中。从本质上讲,这表明石油的需求远远低于供应。 然而,在同一份报告中,朗利指出:“截至目前,今年原油的大量过剩供应已被中国吸纳,自 2025 年初以来,中国一直在大量囤积石油。”根据中国自身的最新情况,中国也将加大这种“囤积”的力度。 据路透社本周报道,中国国有能源巨头今年及 2026 年将新建 11 个原油储存设施。该报道称,中国能源行业正利用当前的油价走势,在油价低时储备这种商品。这两年新增的储存容量约为 1.69 亿桶,而 2020 年至 2024 年这四年间新增的储存容量约为 1.8 亿至 1.9 亿桶,路透社的报道还指出。 作为全球最大的原油进口国,中国自年初以来一直以每天近 100 万桶的速度进行原油储备。据追踪中国石油进口量与炼油厂开工率差异的分析师称,即便国内需求不足,储备行为也使得进口量持续上升。这些情况引发了这样的疑问:在供应即将变得更加充足、价格因此进一步降低的情况下,中国为何还要进行这种储备操作? 答案或许与以下情况有关:中国深知石油领域没有绝对的确定性,尤其是石油产量的趋势更是如此。美国的页岩油被当作导致油价低迷的主要原因,同时还有欧佩克+减产政策的逐步恢复。然而,美国页岩油的产量增长正在放缓——就像价格趋势下降时通常会出现的情况那样。此外还有欧佩克+及其备用产能。几年前,人们曾指出这种备用产能是保持对供应安全保持乐观态度的一个理由,因为如果原油供应变得紧张,欧佩克+就会利用这些产能。 如今,在经历了近三年的生产受限之后,产量的恢复正在减少这种闲置产能。路透社本周的另一篇报道指出,倘若需求突然激增,欧佩克+将无法像原本预期那样有力地做出应对。事实上,能源评论员罗恩·博苏在相关报道中写道,欧佩克+一直未能达到其增产目标。如果需求强劲,这种情况可能会令人担忧,因为这表明闲置产能并不像之前认为的那样充足。 国际能源署将“能够在 90 天内达到并能持续较长时间保持的产能水平”定义为“闲置产能”。该机构指出,闲置产能是目前不宜过于乐观看待原油价格的一个原因。因为在此情况下,欧佩克+削减了全球约 5%的供应量以应对油价下跌——尽管欧佩克+表示无意动用这一产能。 如今,人们将海上石油供应过剩的原因归结于需求疲软——尽管很多海上石油是从其产地运往消费地的。与此同时,每次提及对俄罗斯能源行业实施更多制裁都会推高油价,这表明交易商对供应安全问题相当敏感。这也就意味着这种供应过剩的情况并不像报告中所显示的那样确定无疑。毕竟,如果情况果真如此,交易商又何必在意对俄罗斯原油实施更多制裁呢?
万万没想到哈萨克斯坦突然宣布了!10月7日,哈萨克斯坦国家石油天然气公司宣
【25评论】【3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