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面子都不给! 本来以为这个就没啥好办法了,因为中国是第一船舶制造大国,美国根本没有多少船舶制造的能力,所以他没有你怎么反? 但这一下,凡是美国参股25%及以上的企业造的船只,来港口,都要加征额外的港务费,25%怎么来的? 估计也是算好的了!更别提从美国本土来的船只了。 说这25%是“算好的”,真不是瞎猜——国际上认定企业“实质控制权”,25%的参股比例是个关键线,像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的规则里就提过,持股超25%大概率能影响企业决策,比如船型选择、航线规划这些。美国自己以前查外资企业,也常用25%当标准,现在咱们用这个比例卡他,既符合国际惯例,又精准戳中他的软肋。毕竟美国本土造船业早不行了,民船制造占全球份额连2%都不到,想造大船要么找韩国现代重工、日本川崎重工,要么就靠参股这些船厂拿“话语权”,现在25%这条线一卡,等于把他藏在背后的“影子船队”全揪了出来。 就说美国参股的韩国现代重工吧,去年给美国农业企业造了12艘散货船,专门运大豆、玉米到中国。以前这些船进中国港口,港务费按正常标准收,一趟下来也就几万块;现在加征额外费用,算下来每艘船每次要多掏15万到20万人民币。美国农业企业本来利润就薄,大豆运到中国的价格里,运费占了近10%,这下成本一涨,要么自己扛着少赚钱,要么涨价让中国买家买单——可中国买家也不傻,转头就能找巴西、阿根廷的大豆,美国大豆本来就没多少价格优势,这么一折腾,订单只会更少。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自己造的船根本不够用。本土船厂现在主要靠造军船混日子,比如给海军造驱逐舰、航母,民船订单少得可怜,去年全年就造了3艘散货船,还全是小吨位的。想运点高价值的设备到亚洲,比如芯片制造机、工业机器人,还得靠参股的日本船厂造的集装箱船。这些船以前走上海、深圳港口,通关快、费用低,现在要加征港务费,美国企业要么绕去东南亚港口再转陆运——这样多花3天时间,运费还得涨30%;要么就减少参股比例,可参股少了,又没法控制船期,万一赶不上交货期,违约金又是一大笔。 咱们敢这么干,更因为中国港口的“不可替代性”。全球前十大集装箱港口,中国占了7个,上海港、宁波港的吞吐量加起来,比美国所有港口总和还多。美国想把货物运到东亚、东南亚,绕开中国港口就得多走几千海里,油费、时间成本都得翻倍。比如美国洛杉矶港的货柜,运到中国广州港要14天,要是绕去越南胡志明港再转陆运到广州,得21天,还容易丢货。所以哪怕加征港务费,美国很多企业也只能硬着头皮来——毕竟绕不起。 美国之前总想着用“芯片禁令”“技术限制”卡中国脖子,以为中国没辙,没想到在船舶这块栽了跟头。他忘了中国不只是造船大国,更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国、最大的货物贸易国,手里握着“航线+港口”的主动权。现在这招“按参股比例加港务费”,既没违反任何国际规则,又让美国实实在在疼——想靠参股别国船厂绕开限制?门都没有;想让本土造船业顶上来?短期内根本不可能。这哪是不给面子,分明是用他自己玩过的规则,给他上了一课。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现在还是有很多人说,就算今年中国在大豆贸易上赢了一回合,也伤不了美国的根本,大不
【13评论】【1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