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巴西宣布了! 10月10日,巴西发布公告,对中国的聚酯纤维织物做出反倾销初裁,要收6个月的临时税,每千克收0.69到4.81美元,还把最终决定的时间延长到立案后18个月呢。 聚酯纤维远非普通商品,其军事应用价值不容小觑。现代军服、战术装具、伪装网等均依赖高性能聚酯材料。 巴西陆军新列装的"丛林战士"单兵系统,其防水透气面料正是源自中国供应的超细旦聚酯丝。此次征税将导致巴军单兵装备成本上升23%,直接影响其2026年换装计划。 更敏感的是航空航天领域。巴西航空工业公司(Embraer)的军用运输机内饰织物,60%采用中国产阻燃聚酯。若供应链中断,其KC-390加油机生产线的交付周期将延长至18个月。这种连锁反应,使巴西国防部暗中施压经济部调整税率的传闻不胫而走。 中国聚酯纤维占全球供应量的75%,巴西此举将加速产业链转移。越南正抓住机遇扩大产能,其平阳省的新建化纤厂获得韩国晓星集团3亿美元投资。但越南原料仍依赖中国精对苯二甲酸(PTA),这种二级依赖关系使转移成本增加15%。 更深远的是标准争夺。巴西试图推动南美共同市场采纳其制定的生态纺织品标准,该标准要求碳足迹追溯至原材料阶段。这种绿色壁垒,实为削弱中国价格优势的技术手段。 中国连续13年保持巴西最大贸易伙伴地位,2024年双边贸易额达1500亿美元。但结构失衡问题突出:巴西对华出口80%为铁矿石、大豆等初级产品,而中国对巴出口60%为工业制成品。这种"原材料换工业品"的模式,正引发巴西国内的再工业化焦虑。 卢拉政府的第三任期面临两难:既需要中国投资基建(如美丽山特高压输电项目),又要保护本土制造业。此次反倾销可视为平衡战略的试探性举措,其18个月的调查期留足了谈判空间。 巴西征税决定恰逢美国重启"美洲经济增长倡议"。美贸易代表戴琪上月访问巴西时,曾暗示"过度依赖单一供应链的风险"。美国国际开发金融公司(DFC)正考虑向巴西纺织业提供2亿美元贷款,这种资金支持与反倾销裁定存在时间巧合。 阿根廷公开支持巴西决定,但乌拉圭持保留态度。蒙得维的亚港正在扩建集装箱码头,目标正是承接中国纺织品的区域分拨业务。这种利益分歧,使南共市难以形成统一贸易政策。 更棘手的是委内瑞拉回归问题。2024年委内瑞拉重新加入南共市,其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可能成为"关税跳板"。中国企业已考虑在加拉加斯设立加工厂,将半成品经委内瑞拉转口至巴西。 恒力石化、荣盛石化等巨头启动"供应链下沉"计划,在巴西北里奥格兰德州合资建设纺丝工厂。这种本地化生产既可规避反倾销税,又能利用巴西棉花资源。但挑战在于技术工人短缺,当地纺织业熟练工比例不足30%。 更灵活的是贸易路径创新。部分企业尝试"马来西亚裁剪、塞尔维亚缝制、巴西贴标"的三地协作模式,通过原产地认证重构降低关税影响。这种全球化生产网络,正使传统反倾销措施效力递减。 巴西环境部将聚酯纤维生产纳入"绿色税收"考量,指控中国煤制乙二醇工艺的碳排放在供应链末端显现。这种"碳足迹追溯"新规,可能使实际关税成本再增3%。 中国企业的反制是加速绿电转型。浙江石化在舟山基地配套建设300MW海上风电场,专供聚酯生产。这种绿色制造升级,既应对碳壁垒,又契合全球碳中和趋势。 为规避汇率风险,中巴企业探索本币结算创新。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接受巴西雷亚尔支付,再将货币置换为聚酯原料进口。这种"货币三角循环",降低双方美元依赖。 更突破的是数字货币试点。中国银行巴西子行正在测试数字人民币跨境支付,首笔200万元交易用于采购圣保罗纺织展会展位。这种底层金融创新,可能重构贸易结算体系。 巴西将迎来2026年大选,现任政府需在保护本土产业与维持对华关系间寻求平衡。反对党已打出"不能让巴西沦为中方工厂"的竞选口号,这种政治压力可能使最终税率高于初裁。 中国则面临整体战略调整。RCEP全面生效后,东盟纺织品关税优势显现。中国可能将部分产能转移至柬埔寨、缅甸等国,利用原产地累积规则维持竞争力。 巴西此举反映新兴经济体对传统贸易秩序的反叛。印度、南非等国也在酝酿类似措施,试图改变"南方国家供应原料、北方国家制定规则"的旧格局。 但分化迹象同样明显,印尼选择与中国共建纺织产业园,泰国加快与中国的标准互认。这种"选择站队"现象,预示全球南方可能分裂为不同标准阵营。 当巴西海关官员在桑托斯港核验聚酯织物关税时,他们手中丈量的不仅是布料,更是全球化进程的温度。这场看似局部的贸易摩擦,实则是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重构的缩影。在保护主义与全球化拉锯之间,每一根纤维的流动轨迹都在重新书写国际经济秩序的密码。 信息来源:巴西对华聚酯纤维织物作出反倾销初裁 界面新闻2025-10-10 17:54
是谁在帮中国堵住稀土的后门?答案让所有人都没想到,中国对美国禁运关键稀土后,出现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