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的西藏,存在一种称为“乌拉”的差役制度。“乌拉”一词源自满语,本意为“差徭”,具体是指民间为官府、军队或过路官员无偿提供牛、马等运输工具的徭役。然而这一制度的实际范围远不止于此,它扩展成了一套多层次、强制性的劳役剥削体系,渗透至社会日常的各个角落。 除了最基本的乌拉差——即供应驮畜与骑畜之外,还有多种名目的劳役:“汤役”强迫百姓供应柴火与饮水;“打役”则要求提供牲畜所需的草料;“拿役”负责搬运物资、传递物件;“闹役”近似于通信或传达差事,须随时听候差遣。 更残酷的是所谓“人役”,即强制征调妇女提供服务。据记载,当时藏族官员若在路上见到合意的妇女,往往以马鞭或一枚子弹作为“征派记号”,当晚该女子即必须前往供差陪侍,毫无人身自由和拒绝的权利。 此类差役并无固定轮值制度,实际征派常凭当权者一时喜好。例如在昌都地区,曾有农奴家庭因被连续征打役,所有男丁皆外出支差,只剩老人与幼儿无力割草,结果遭到差头毒打。又如在墨竹工卡宗,一名头人看中某户女子,派人在其家门挂上哈达表示“征用”,该女被迫服侍数日才被放回,家庭亦不敢申诉。
旧时的西藏,存在一种称为“乌拉”的差役制度。“乌拉”一词源自满语,本意为“差徭”
周周史海泛舟
2025-10-10 20:32:29
0
阅读: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