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一改常态,对华180度大转弯!因为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的一句话。 说白了,

红雯看国际 2025-10-10 18:56:38

菲律宾一改常态,对华180度大转弯!因为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的一句话。

说白了,驻菲大使黄溪连那句“南海的浪头冲不垮老百姓的米袋子,合作的船才能载着大家赚真金白银”,恰好戳中了这个国家最疼的地方。

马科斯政府早前一门心思跟着别人在南海挑事,本以为能靠着外部势力捞点好处,没成想最先受冲击的是自家饭碗。菲律宾这地方多岛地形,农业基础本就薄弱,这些年台风、干旱轮番折腾,粮食收成一年不如一年。

2024年厄尔尼诺现象一来,世界银行早就警告过他们粮食要出大问题,结果当年大米价格直接飙涨超过50%,一季度光谷物进口就花了11.7亿美元,占了农产品进口的四分之一还多。

老百姓锅里缺米,马科斯急着找补,转头求美国帮忙,却被人家的粮企狠狠宰了一刀,美国那几家大粮商直接把大米出口价抬到800美元一吨的历史新高,摆明了趁火打劫。他又想找东盟邻居周转,可之前为了点小利把东盟大米进口关税调到35%,这会儿人家根本不买账,一个个都关上了门。

粮食问题还没喘过气,钱包的窟窿又露了出来,2025年第一季度菲律宾的外国投资承诺直接跌了82%,从去年同期的一千五百多亿比索掉到不足三百亿。达沃雅典耀大学的学者看得明白,这就是疏远中国的后果,中国可是菲律宾仅次于美国的最大贸易伙伴,这边在南海闹得凶,那边中国投资者自然不敢来了,马科斯的支持率也跟着往下滑,他这心里能不着急吗?

就在这进退两难的时候,黄溪连大使在菲中商会晚宴上说的那句话,才算点醒了马科斯,这话听着实在,却把利弊掰扯得明明白白:南海吵得再凶,老百姓要吃饭的需求变不了;跟中国对着干,米袋子保不住,钱袋子更鼓不起来。

菲律宾商界最先反应过来,华商联总会那些企业家早就盼着两国关系缓和,毕竟生意场上没人愿意跟钱过不去。

马科斯这时候才真正慌了神,赶紧调转方向,2025年6月华商联总会的活动上,他主动呼吁商界把菲律宾打造成中国“可靠的经济伙伴”,说要靠持续合作而非条约文件塑造两国关系。这话让在场的人都很惊讶,毕竟几天前他还在态度摇摆,转眼就把对华合作摆上了台面。

紧接着菲律宾外长也放话,说“没有挑战中国”,愿意坐下来对话,还琢磨着建全新的外交沟通机制。

行动上更是快了不少,2024年7月中菲南海问题双边磋商机制第九次会议上,两国直接签了协议,要开通领导人办公室的直接沟通渠道,外交部、副部长级别都能随时对接,连海警都要设新的联络方式。

要知道以前也有过低级别热线,但根本挡不住局势升级,这次专门把渠道建到最高层,就是怕再因为误会闹僵。9月份陈晓东副部长和菲律宾副外长在北京会晤,虽然还在就具体问题交换意见,但至少能坐下来谈,这比之前的剑拔弩张已经进步太多。

其实中国从来没断过帮菲律宾的念头,2021年超强台风“雷伊”过后,中方不光给了100万美元现汇援助,还紧急调了4725吨大米过去,后来又追加到1万吨,黄溪连大使亲自去仓库盯着分装,把救济包送到灾民手里。

2023年菲律宾干旱,中国又给了50万人民币的大米援助,可马科斯早前一边接援助,一边在南海挑事,搞得中菲贸易降了近10%,香蕉、大米这些农产品的出口通道都受了影响。

现在态度一转,好处立马就显出来了,2024年一季度菲律宾农产品出口同比涨了10.7%,虽然还存在逆差,但比起之前的下滑已经是明显回暖。商界的信心也在恢复,马尼拉铁砧商业俱乐部的名誉主席都看出来,马科斯这是在重新调整政策,想把断了的合作再接起来。毕竟谁都清楚,中国的市场、投资和援助,是帮菲律宾填粮食窟窿、补经济缺口最实在的力量。

那些之前喊着“对华强硬”的声音也弱了下去,前最高法院大法官虽然还在质疑沟通机制没用,但架不住民生问题逼得紧,老百姓连米饭都快吃不上了,谁还关心那些空泛的政治口号。马科斯自己也该明白,跟着别人起哄只能赚点吆喝,真金白银还得靠跟邻居好好合作。

从挑事到求和,菲律宾的转变说白了就是认了现实,南海的风浪再大,也不能当饭吃;外部的承诺再好听,也不如中国送来的大米实在,不如合作带来的投资解渴。

黄溪连大使的话之所以管用,就是因为戳破了那些虚头巴脑的幌子,让他们看清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要害。接下来就看能不能稳住心态好好合作,毕竟哪有两头占便宜的好事,想保住米袋子、装满钱袋子,终究还得靠“合作的船”往前开。

0 阅读:80

评论列表

用户47xxx39

用户47xxx39

1
2025-10-10 21:10

不能相信菲律宾人

猜你喜欢

红雯看国际

红雯看国际

国际新鲜事每天更新,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