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机枪下的生死200米:抗战英雄曹锡单人毙敌百余人传奇

悠然话史 2025-10-10 18:21:14

抗战时新墙河阵地,机枪手曹锡发现离自己200公尺,一架重机枪歪在尸体旁,他爬过去架起重机枪,100多日军以为阵地无活人,蜂拥而来。   2024年新墙河抗战遗址的纪念墙上,曹锡的名字旁刻着“单人毙敌百余人”的字样。 而墙下陈列的那挺马克沁重机枪复制品,枪身上刻意复刻的“200公尺”刻度线,藏着他当年爬过生死线、死守阵地的传奇。   1983年,湖南乡下的一间老屋里,记者握着曹锡粗糙的手。 老人卷起裤腿,膝盖上的伤疤像两条扭曲的蚯蚓,“这是爬去抢重机枪时磨的”。 他指着墙上挂的旧军帽,帽檐上还留着弹孔,“鬼子炮弹炸的,差一点就没了”。 这是曹锡的事迹首次被公开报道,此前四十多年,他只跟儿孙说过“当年打鬼子”。   1939年9月的那个清晨,曹锡趴在新墙河阵地的弹坑里。 日军炮火刚停,阵地上静得能听见自己的心跳,身边战友的遗体还保持着握枪的姿势。 他摸了摸腰间的轻机枪,弹仓早已空了,远处河面传来日军的叫喊声。 抬头望去,两百米外的河堤旁,一挺马克沁重机枪歪在老兵老张的尸体下——那是连队里最厉害的重火力。   曹锡咬着牙,猫腰往重机枪的方向爬。 地上的碎石子划破军装,膝盖和手肘渗出血,混着泥巴结成硬块。 爬到老张身边,他轻轻把老兵的手从枪柄上挪开,“张哥,我替你接着打”。 检查机枪时,发现水冷套里还有半箱水,弹链就藏在老张的背包里,他迅速把枪架好,对准河面。   就在这时,百余名日军分成三拨,从对岸的船上跳下来。 他们踩着浅水区往这边冲,刺刀在晨光里闪着冷光,嘴里喊着“阵地已破”。 曹锡深吸一口气,手指扣下扳机,重机枪瞬间嘶吼起来。 火舌喷射,子弹像暴雨般扫向敌群,第一排日军没等站稳就倒下,河水被染成红色。   日军慌了神,后面的人举枪胡乱射击,子弹打在河堤上溅起碎石。 曹锡趁着换弹链的间隙,摸出怀里的旱烟,刚叼在嘴边又吐掉——没时间。 他发现日军想从左侧的缺口绕后,立刻调整机枪角度,子弹在缺口处织成火网。 中午时分,他把十二颗手榴弹用绳子串起来,放在阵地前沿,“这是给鬼子的‘见面礼’”。   当日军发起第五次冲锋时,曹锡拉响了手榴弹。 爆炸声里,敌兵被炸得血肉横飞,剩下的人尖叫着往后退。 他握着滚烫的机枪枪管,手指被烫起水泡,却死死不肯松开。 从清晨到次日黎明,他没合过眼,饿了就啃两口压缩饼干,渴了就喝水冷套里的水。 当援军赶到时,阵地上堆着几十具日军尸体,曹锡靠在机枪旁,已经没了力气。   抗战胜利后,曹锡拒绝了部队的挽留,带着一身伤回了老家。 他买了几亩地,娶了媳妇,生下三个孩子,日子过得平平淡淡。 农闲时,他会给孩子们讲打鬼子的故事,却从不说自己的功劳。 村里有人知道他当过兵,问起战场上的事,他只说“都是战友们的功劳,我命大”。   如今,新墙河抗战遗址成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每年都有学生和游客来这里,听讲解员讲述曹锡的事迹。 纪念墙上,他的名字和其他烈士的名字排在一起,熠熠生辉。 虽然曹锡已经离世,但他用一挺重机枪守住阵地的故事,仍在激励着后人。 没有天生的英雄,只有危难时刻,愿意挺身而出的普通人。 主要信源:(抗日战争纪念网——侵华战争长沙会战中,这位勇敢的机枪手,一人击毙日军500余人)

0 阅读:83

猜你喜欢

悠然话史

悠然话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