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这次给美国挖的坑太大了,搞不好要把美国威慑的根基挖掉 在全球核军控的关键窗口期,《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到期倒计时已不足200天。 当美国试图拉其他国家加入裁军谈判时,其真实意图早已被国际社会看穿,不过是借多边之名行维持核优势之实。 此时中国常驻联合国副代表耿爽大使在联大会议上向美方抛出重磅要求:若美国真心推动核裁军,必须先撤回部署在别国领土上的所有核武器。 这一要求直击美国核战略的核心软肋,揭开了其"核裁军倡导者"面具下的霸权逻辑。 核安全是人类共同课题,而美国将核弹部署在他国门口的行为,无异于在邻居院里埋下隐患。 历史上,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教训至今警示世人:当年美国在土耳其秘密部署中程核导弹,直接刺激苏联将导弹运往古巴,差点引发核战争。 如今,美国的核扩散行径与当年如出一辙,退出《中导条约》后研发的"堤丰"陆基导弹系统,射程覆盖1800公里且可搭载核弹头,已被部署至日本、菲律宾。 这种"邻居家门口放炸弹"的做法,大幅压缩了地区国家的预警时间,让亚太安全局势持续紧绷。 欧洲同样笼罩在美国核阴影下。德国布吕尔、比利时克莱讷布罗格、意大利阿维亚诺等6个北约基地,存放着约100枚B61系列战术核弹。 这些看似"小巧"的核弹(长3.6米、重340公斤),实则是美国控制盟友的战略工具:平时由美方掌握使用权限,每年通过"坚定正午"等演习强化威慑,去年演习中,13个北约国家出动2000多人、60多架飞机,地点距俄罗斯仅千余公里,针对意图不言自明。 更讽刺的是,所谓"北约核共享"不过是美国单方面掌控的把戏:土耳其F-16战机因性能限制无法挂载最新核弹,真到使用时仍需依赖美国; 波兰、日韩虽积极求购"核保护伞",却不知这把伞的开关始终在美国手中。 美国执着于海外核部署,本质是将核武器作为维系全球霸权的锁链。 通过在欧亚盟友领土上放置核弹与导弹,美国既强化了对盟友的控制,又构建起对潜在对手的威慑网。 但这套逻辑正陷入恶性循环:为维持威慑,美国不断升级核武库,如刚量产的B61-13核弹,当量是广岛原子弹的21倍,专攻地下设施; 而维持这套体系的高昂成本,全靠"核保护伞"的虚假承诺支撑。美国智库早算过,从土耳其撤回50枚核弹仅需两架C-17运输机,但美方始终拒绝,撤回意味着"延伸威慑"招牌破碎,盟友可能离心。 中国的要求,恰恰戳破了这层窗户纸。 当耿爽大使提出"撤回境外核武、移除'堤丰'系统、放弃'核共享'"三项主张时,既是在推动核裁军回归实质,也是在提醒国际社会:美国的"核保护伞"是裹着糖衣的枷锁。 对盟友而言,这声提醒尤为关键,法国总统马克龙已提出为欧洲提供"核保护",德英法也在探讨核合作,美国的不可靠性正加速暴露。 对中国来说,这一要求无关对抗,而是呼吁核裁军从"口头"走向"行动":真正的安全,从不是把核弹架在别人门口,而是各国共同消弭风险。 现在的美国,正站在两难境地:不撤核武,将沦为核裁军进程的阻碍,国际形象受损; 撤走核武,欧洲盟友的安全体系可能崩塌。 更深层看,美国海外核部署的根基已因中国的发声开始动摇,当盟友意识到"核保护伞"随时可能收回。 当国际社会看清其核战略的霸权本质,美国长期构建的核威慑体系,或将迎来真正的松动。
美国有一个命门,碰之必死——那就是它的本土安全。当华盛顿将“堤丰”导弹系统运抵
【160评论】【10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