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48年,36岁多尔衮不仅处死了39岁的侄儿豪格,还带着人瓜分了他的老婆们。孝庄暗中盘算:时机已到,该清算多尔衮了。1648年,顺治五年年末,36岁的多尔衮权倾朝野,位及皇父摄政王。 1650年深秋,喀喇城的冷风卷着枯草打在帐篷上。 39岁的多尔衮从马背上摔下来,左腿传来剧痛。 随从慌忙扶他起来,他却只摆摆手:“不碍事,继续围猎。” 可谁都看得出来,这跤摔得不轻,没过几天,这位权倾朝野的摄政王就闭了眼,连口热乎饭都没来得及吃。 消息传回北京,顺治皇帝愣了好半天,接着哭着带人出城五里迎接。 他亲自给多尔衮换上皇帝规格的丧服,追封“清成宗”“义皇帝”,连谥号都挑了最风光的“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 谁能想到,才过了几个月,顺治就翻了脸。有人告发多尔衮私藏龙袍,甚至在棺材里放了御用物品。 顺治立刻翻旧账,列出十四条大罪,说他是逆臣。 工匠们抡起锄头刨开坟墓,棺材盖掀开那刻,在场的人都吓了一跳,多尔衮身上穿着明黄龙袍,胸口还压着一把断刀,刀柄上隐约能看见“豪格”二字。 这把断刀,得从十年前说起。1648年正月,北京城飘着细雪。 36岁的多尔衮坐在摄政王府的暖阁里,看着手下把豪格的三个女人押进来。 豪格是他亲侄儿,皇太极的长子,当年为了争皇位,两人明里暗里较劲了十几年。 豪格刚被关进大牢时,多尔衮还假模假式派太医去瞧,可没几天就传消息说人没了,才39岁。 现在这些女人,自然成了多尔衮的“战利品”,正妻被收作第五房福晋,其他侧福晋分给阿济格、济尔哈朗,连豪格和一个朝鲜女人生的孩子,也再没人提过。 要说多尔衮和豪格的梁子,得从他们爹说起。多尔衮的妈是大妃阿巴亥,努尔哈赤最宠爱的女人,临终前还攥着皇太极的袖子,让他答应好好养多尔衮。 可皇太极一坐上汗位,就把阿巴亥逼着殉葬了。那年多尔衮才15岁,没了娘,没了兵权,只能缩在角落看皇太极一步步坐稳位置。 后来皇太极也没活长,1643年秋夜里突然没了气,没留遗言。 这时候能争位的就俩人:豪格握着正蓝旗,有郑亲王帮衬;多尔衮有两白旗,都是努尔哈赤的亲兵,打蒙古打朝鲜攒下的军功。 豪格觉得自己稳赢,毕竟是大哥又是长子。可多尔衮不想让他上位,要是豪格当皇帝,自己永无出头日。 他悄悄找到孝庄太后布木布泰,两人商量着立6岁的福临。 福临是皇太极的儿子,两黄旗能接受;多尔衮和郑亲王当摄政王,实权还在手里。豪格心软退了,可这一退,就再也没翻过身。 福临当皇帝那年才6岁,多尔衮成了“皇父摄政王”。 他开始膨胀:在宫里设自己的值房,早朝坐皇帝旁边的金椅; 官员奏事先递他,摄政王的命令比圣旨还管用。有次顺治玩弹弓,弹丸掉在地上,多尔衮弯腰捡起来,“啪”地折断扔进火盆,满朝文武连大气都不敢喘。 孝庄看着这一切,心里着急。她悄悄教顺治读太祖起兵时的艰难故事,让儿子记住祖先的不容易; 豪格忌日那天,她带着顺治去祭奠,特意把豪格生前穿过的盔甲摆在乾清宫,铠甲上的血渍都发黑了。她还让人盯着多尔衮,知道这人心越来越野。 多尔衮确实越来越不像话。他改大清律,说摄政王的命令高于皇帝旨意; 祭祀时穿的龙袍,龙爪比皇帝的还多一只。 礼部官员提醒他逾制,被他贬到盛京守陵。孝庄没急着动手,她知道要等机会。 机会来得突然。1650年秋天,多尔衮去喀喇城打猎,坠马伤了腿,没几天就没了。 顺治起初还哭着为他风光大葬,可等多尔衮一死,那些被他压制的亲王、大臣全跳出来揭发。 顺治这才发现,多尔衮活着时,连皇帝的印玺都敢私藏,甚至在自己的王府里设了“小朝廷”。 多尔衮被抄家那日,北京城热闹非凡。 士兵们冲进睿亲王府,搬出成箱的金银珠宝,还有多尔衮私藏的龙袍、玉玺。顺治下令拆了王府,夷为平地,还在原地种满白牡丹。 孝庄太后亲自去了趟豪格的坟前,让人砸了多尔衮当年霸占的金印。 后来乾隆皇帝给多尔衮平反,说他“定国开基,成一统之业,厥功最著”。可历史记下的,不只是这些。 多尔衮帮皇太极打天下,帮顺治进了关,平定了中原,可他太贪心,总想着自己当皇帝,最后落得个掘墓鞭尸的下场。 豪格战功赫赫,却死在自己叔叔手里,老婆孩子四散飘零。孝庄熬了大半辈子,总算把权力收回到皇帝手里,让清朝的江山稳稳传了下去。 有人说多尔衮是冤的,有人说他是贪的。 可历史就是这样,有人拼尽全力为别人做嫁衣,有人机关算尽反误了性命。 没多尔衮,清朝说不定还在关外转悠;没孝庄,顺治早被废了。这就是命,但命里也有挣扎,有不服输,还有该还的债。
乾隆真是职业皇帝名不虚传[吃瓜]
【15评论】【13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