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 印度宣布了 10月9日,印度对涉华不锈钢冷轧扁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这消息搁外贸圈里就是“狼又来了”,但对普通老百姓来说,本质是印度又在跟中国不锈钢“掰手腕”——他们觉得中国卖的不锈钢太便宜,挤兑得本土企业没饭吃,要查是不是“亏本甩卖”的“不公平竞争”。说白了,这就是贸易保护主义的典型操作:自己产业不给力,就把锅甩给“外来者”。 为啥是印度?为啥是不锈钢?先看印度自己的不锈钢产业——这些年印度想搞制造业,可本土钢厂效率低得离谱:电价是中国1.5倍,工人熟练度跟不上,生产的冷轧扁钢要么厚度不均,要么表面有划痕,根本没法跟中国产品比。去年我去孟买采访过一家小型家电厂,老板吐槽:“同样做冰箱背板,中国不锈钢每吨800美元,印度本土的要1200美元,我要是买印度的,冰箱成本直接涨20%,根本卖不过中国品牌。”所以印度只能靠反倾销调查“强行抬价”,让自己的企业能喘口气。 可这招有用吗?我查了下历史数据,印度前两年对中国光伏产品做过同样的反倾销,结果中国企业直接在东南亚设厂,绕开关税把产品卖回印度——最后印度老百姓买的太阳能板,还是中国造,价格没降,印度政府的税收还少了。不锈钢这事儿大概率重演:中国企业要么转道越南、马来西亚出口,要么升级产品做更高端的特种钢,印度本土企业还是得面对“成本高、质量差”的问题,最后苦的还是印度的制造业和消费者。 更讽刺的是印度的“双标”:一边喊着要“融入全球供应链”,一边对中国产品处处设限。你要搞制造业,就得依赖便宜的原材料,中国不锈钢就是印度制造的“基础砖”——限制了中国砖,自己的楼根本盖不高。就像你家装修,非说隔壁家的瓷砖太便宜不能用,偏要买本地贵的次品,最后装修费超了,质量还没保障,图啥呢? 其实中国的不锈钢企业早有准备。这些年咱们搞产业升级,早就不是“卖便宜货”了——太钢的“手撕钢”能薄到0.015毫米,宝钢的特种钢能用在航空发动机上,这些高端产品印度根本限制不了。就算印度对冷轧扁钢加关税,咱们也能赚更高端的钱,反而是印度,得想想怎么让自己的钢厂学会“高效生产”,而不是总想着“防着别人”。 说到底,贸易战从来不是“谁赢谁输”,是“谁先醒过来”。印度的反倾销调查,本质是怕自己的制造业追不上,可光靠“查别人”没用,得把自家企业的效率提上去、质量搞上去——不然就算没有中国不锈钢,还有越南、印尼的,印度永远得做“跟跑的”。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就在刚刚 印度宣布了 10月9日,印度对涉华不锈钢冷轧扁制品发起反倾销调查
可乐小鸡翅
2025-10-10 00:00:19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