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就溅了几滴水吗?你知道这鞋多贵吗!” 上周刷到高中教室监控视频时,我血压都

惜陈谈娱乐 2025-10-09 22:11:58

“不就溅了几滴水吗?你知道这鞋多贵吗!” 上周刷到高中教室监控视频时,我血压都跟着升了,穿万元鞋的男生指着同学的鼻子吼,那架势像丢了块金疙瘩。 视频里,拖地的同学攥着拖把,脸涨得通红,一个劲说对不起。周围同学都低着头,没人敢劝。就在这时候,班主任王老师拿着教案走进来,正好撞见这一幕。 “家里有矿就回家当少爷,别来学校当败家子!”王老师的声音不大,却让整个教室瞬间安静。男生愣了愣,还想辩解,王老师直接把裤腿往上卷了卷,露出脚上的老北京布鞋。 “我这鞋52块,穿了两年还没坏。便宜是便宜,但我站在讲台上讲课,一点儿不自卑!”王老师说着,指了指黑板上的倒计时,“还有200多天高考,你盯着鞋看,不如盯着分数看。” 后来我才知道,这不是个例。2024年《中国高中生消费行为调研报告》里说,超62%的高中生身边有物质攀比,18%的学生有单价超2000元的鞋。我邻居家孩子小宇,就在重点高中读高二,他的经历更扎心。 小宇去年生日,爸妈给他买了双800块的运动鞋,他却跟我说“拿不出手”。班里有同学穿限量款球鞋,动辄四五千,还有人戴万元手表,比谁的家长开的车贵。“校服统一,就比这些藏不住的东西。”小宇无奈地说。 有次小宇为了买双热门鞋,攒了两个月早餐钱,结果上课低血糖晕倒。老师找家长谈话时,他妈妈才知道儿子为了攀比,连饭都舍不得吃。这事儿让我想起王老师说的话:赢了鞋,输了前途,才是真的血亏。 王老师怼人的底气,不是靠嘴硬,是靠实实在在的教育理念。她班上有个传统,每年开学都会开“我的物品故事”班会。有学生带妈妈缝补的书包,有学生带用了三年的错题本,没人提价格,只说背后的意义。 2023年,她班上有个男生总跟同学比数码产品,王老师没批评他,而是带他去贫困县支教。男生看到当地孩子用旧课本还珍而重之,回来后主动把限量款手表捐了,还跟王老师说“以前太傻了”。 这种“用事实说话”的教育,比讲一百句大道理管用。反观有些老师,遇到学生攀比,只会说“要勤俭节约”,自己却背着名牌包,学生哪会听?王老师不一样,52块的布鞋穿了两年,教案本用得卷了边,言行一致才镇得住场。 更值得说的是,王老师的做法还符合教育部的导向。2024年发布的《中学生德育工作指南》里明确说,要引导学生抵制虚荣攀比。但很多学校落实时走了样,要么搞“一刀切”禁止高价物品,要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浙江有所中学2023年推出“无标识校服”,想遮住学生的攀比心,结果学生又开始比鞋盒、比手机壳。广东某学校搞“极简消费周”,要求学生不用高价物品,可活动一结束,攀比更厉害。 相比之下,王老师的“狠式管教”更戳根儿。她没限制学生穿什么,而是让学生明白“底气在哪”。就像她在班会课上说的:“现在比鞋,以后比工作、比本事。你现在把心思花在鞋上,以后拿什么跟别人比?” 视频火了之后,有网友说王老师“太凶”,会伤学生自尊。但我觉得,对付“装睡”的孩子,就得用点猛药。那个穿万元鞋的男生,后来主动找拖地的同学道歉,还在日记里写“以后要跟老师比谁教的学生成绩好”。 小宇也刷到了王老师的视频,他跟我说,现在班里比球鞋的少了,更多人比谁的错题本记得细,谁的笔记做得好。“王老师说得对,高考看的是分数,不是鞋的价格。”小宇的话,让我觉得这才是教育该有的样子。 其实,学生攀比不全是孩子的错。有些家长总跟孩子说“别让人看不起”,把物质当成面子;有些网红博主还教中学生“怎么用穿搭显高级”,这些都在传递错误的价值观。 王老师的52块布鞋,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什么是真正的体面。不是穿多贵的鞋,戴多贵的表,而是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能把该做的事做好。就像她站在讲台上,哪怕穿最便宜的布鞋,也比那些炫富的学生更有底气。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觉得王老师的做法太狠吗?如果你的孩子遇到同学攀比,你会怎么引导?评论区聊聊你的想法~

0 阅读:8
惜陈谈娱乐

惜陈谈娱乐

感谢大家的关注